娱记一喊被娱乐,何以大家都乐了


      娱乐记者能避免自己免遭娱乐吗?至少在目前的情境下,很难。且不说坊间流传已久的“娱记=狗仔”说法;也不必说那些大众离不开、却又总是消费完之后扔下一句“无聊”的逸闻绯闻;更不必提及那些低能的掐架、勃谿、分分合合闹剧;即便有娱记试图探讨一下这一行业的生存状态,哪怕是很严肃、很认真、很像模像样,也照样迅速被消解、被融化、被归类到娱乐的轻松之中。娱记被娱乐?行啊,平时总在娱人,这一回终于熬成主角被娱啦。

      上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编导在制作一期反映娱记的专题节目时,向受邀担任嘉宾的两位娱乐记者抛出若干据说是很不“雅驯”的问题:“当娱乐记者的门槛是不是很低?”“你爱不爱看狗仔消息?”“娱记是不是等同于狗仔?”“你有没有做过假消息?”结果,感觉职业尊严被冒犯的两名娱记先后退出了节目录制,将整个事件过程披露出来,并就此蹙眉发问: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地懂得娱乐圈,真正地懂得娱乐记者的工作?

      然而,原本严肃的议题在网上非但没有获得太多同情,反而招致更多的调侃和戏谑。而抱怨人家不懂娱乐圈、不懂娱记的娱记本身,也就成了大众倾泻纷乱情绪的对象,真的被娱乐化了。那么,大众的起哄果真是非理性的狂欢吗?娱乐圈果真是被大众妖魔化的重灾区吗?娱乐记者果真是个个都无辜的窦娥吗?

      不要娱记娱记的,我是文化记者。据说,遭遇污名化困境的娱乐记者很多已经改称“文化记者”了,似乎,改换一个名头,就能远离那些圈里的是是非非、蜚短流长、负面恶搞,就能从低俗恶俗鄙俗的泥淖中跃出来。中国人之讲究名教,或可窥见一斑。必先正名乎,一名之立、旬日踟蹰等等,意义都凝聚在“名”上了。这可真是好玩。可惜的是,“污名化”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不结合特定的娱乐土壤、社会环境、大众心理来分析厘清,更名再三也是枉然。

      客观地说,湖南卫视提出的那些调侃娱记的问题并非特别过分,两位娱记的激烈反应,固然有捍卫职业尊严的一面,但也流露出其对娱记这一语词比较敏感的一面。也就是说,更多的还是身份焦虑使然。其实,娱记完全可以以调侃、戏谑甚至是自嘲的方式,大大方方“反击”编导的“冒犯”。这样的“反击”不仅不会损害娱记的职业精神,反而会在一种比较坦率、直接的氛围中,无限接近于双方都期望的严肃探讨。话语的机锋、思想的智慧,乃至交流的畅快,都在其中。

      说那些调侃不过分,主要是考虑到这些问题后面其实都有着很深长的背景,并非只是孤立的刺人的锥子。“当娱乐记者的门槛是不是很低?”——在明星走光、未婚生子之类的无厘头新闻满天飞的土壤中,门槛当然是个问题;“你爱不爱看狗仔消息?”——狗仔行为已成娱乐圈公害,并无疑义;“你有没有做过假消息?”——这样的问题岂止是对娱记,更值得所有记者深思。可见,我们似乎不应该单纯剥离问题的社会背景,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正视这些诛心之问。

      娱乐圈的妖魔化也从来不是被大众抹黑的。必先自辱而才有人辱之的可能,娱乐人士如果总是缺乏自律、自我约束,放任恣肆,艳照门不绝如缕,潜规则大行其道,则其遭遇“妖魔化”那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这样的大众讨伐都不应该称为“妖魔化”。本来就是妖孽横行,大家不过指出了真相而已,何“化”之有?至于娱记,也很难摆脱推波助澜的大众猜测。仅仅把责任归之于策划团队、包装公司的运作,并不是客观公允的说法,实际上也摆脱不掉大众对娱记的批评。

      职业尊严当然是要捍卫的,不过这种捍卫不仅仅是一时一事的针锋相对,也应该包括对娱乐精神的深刻理解。这些年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一些地方电视台大打娱乐牌,娱乐至上、娱乐至死……尽管每每遭人诟病,个别超级火爆的节目一度还引来封杀的传闻,但不可否认的是,娱乐精神的高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中国电视正襟危坐的姿势,给大众带来了欢乐,也使大众蓦然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快乐。大众需要娱乐,娱乐需要大众,此种大众文化不仅能够改变、塑造大众的生活、交往方式和感觉结构,甚至对整个社会形态、经济文化格局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以《天天向上》这一期引发轩然大波的“反映两岸三地娱乐记者工作经历和生活现状”专题节目而言,讨论的意义毋庸怀疑。当然,如果双方事先沟通得法、求同存异,可能效果会更好。毕竟,娱记的选择性、价值观乃至精神气质,往往可以决定大众日常精神生活的质量。多元还是单一、精致还是粗糙、高雅还是低俗、快乐还是拘谨,不能说完全取决于娱记,至少娱记、媒体负有相当的责任。就这一话题进行一些检讨,或可一点点促进娱乐圈的净化和自律。

      动辄大喊被妖魔化,也是中国媒体缺乏自省精神的一个表征。笔触一旦只能对外,则反省、检讨根本无从谈起。从业者往往精神紧张,时刻准备对外反击,则更加使得自省精神成为稀缺资源。不独娱乐新闻为然,举凡很多重大新闻均是如此。事件过后,大众很少看到认真的回顾与检讨,坦率的交流与碰撞,不是自我夸耀就是相互赞美。流风所及,就是媒体消费主义盛行,责任意识缺失。

      幸好,我们处在一个公众广泛参与的大时代。公众的表达,往往形成对当事人、对媒体的倒逼态势。娱乐圈可能会对娱记有所遮蔽、有所选择、有所欺瞒,但不可能欺瞒所有人;娱记也不再可能自说自话,一个众声喧哗的环境是值得期待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娱记,都应该负有匡正时风的一点责任。时不时的被娱乐娱乐,并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