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全国957万考生即将会考之际,中国政府首发2010-2020未来10年的《人才规划纲要》,在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之际,可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举措。伴随这一规划,国家还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稍一解读,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人才终于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从“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到知识分子边缘化,再到知识分子下海,今天的规划,可以算着是中国对于“人才”的再一次价值确认。第二是,这个“人才”是一项各级党政的重要工程,也就是说,“人才”是可以通过一项工程制造出来的,可以宣传,可以推动,可以广泛发动,可以树样板,建标准,这样,一个“人才”强国也就可以崛起于世界了。
忽然间,发现这个《人才规划纲要》的蓝图,颇有些像集全国之力办大事的一个项目了。按照这个思维,举一国之力办一个北京奥运不是问题,再办一场上海世博会也是湿湿碎,就是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也可以集中全部精兵强将来救灾抢险,所以,一当人才成为国家之需,发动一场全党全民的动员,开几个大会,搞几个试点,播放几个优秀出众的榜样,也当可以目标达成了。
记得中国思想与教育界的亚圣孟子曾经有云,称自己一生中有三件大事,一是父母安在,二是兄弟和睦,三是得天下英材而教育之。我不甚懂得“人才”的定义标准是什么?只是知道,草之精秀者可谓为英,由此类推,人中之杰恐怕就是我们所称的“人才”了。而“人才”的产生,我想,应不会是生产线出个零件那么简单吧?人才,首先在于人之立,靠什么立呢?我想,首先应是一个人的自我独立意识,还要有人的自由精神,有独立的思考与思维能力,有独立的责任担当,有主见,有知识,有追求有如此,方可称之为人。而在知识、能力和追求之中表现优异的,方可称之为“人才”。而既便如此,这样的“人才”,在孟子那里,还要再受教育一番。为什么呢,是因为一旦是“人才”了,就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骄横和自负,忘了更大的道义与使命,最后终不能免俗,所以那孟子,是为“人才”而忧呢。
所以,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如果真的打算以“人才”为第一资源,让“人才”成为强国而富民之宝,那么,其首先就应使“人”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让所有的“人”获得宽松与自我成长和自我发现的环境,营造“人”自由竞争的公平公正的社会条件,使人真正成为“人”,这样,中国“人才”时代才有可能象彼得.德鲁克所称的《下一个社会》一样如期到来。若非如此,“人”没有得到解放,还是一系统的教育与陈规,还是如此伪学的教育,只恐怕无“人”可造,而即便造就出来的,也都是割除了自我意识的“奴才”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