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已呈现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


                陕西教育已呈现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
--访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
                          记者张敏洁
自2001年国家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作为教育大省的陕西不仅成为了西部教育的一面旗帜,而且还引领着整个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朝前发展。
那么,西部大开发10年来,陕西的教育事业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其中有哪些经验可供西部其他省份借鉴,当前又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面对西部大开发即将到来的下一个10年,陕西的教育事业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又是如何考虑的?为此,记者采访了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
谈及陕西教育10年来取得的成就,杨希文表示,陕西作为传统的教育大省,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陕西更是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实现科教强的奋斗目标,而这也为陕西的教育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杨希文说,10年间,“西部开发,教育先行”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不仅如此,陕西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通过“两基”攻坚计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远程教育工程等措施,有力的促进了陕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而10年来,陕西的教育面貌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对此,杨希文介绍说,陕西全省现有小学14185所,在校学生286.48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9%,专任教师18.09万人,学历合格率99.19%;普通初中1968所,在校学生194.2万人,适龄少年入学率98.55%,专任教师11.69万人,学历合格率97.35%;有普通高中615所,已建成标准化普通高中203所,在校学生94.69万人,专任教师5.22万人,学历合格率89.59%;幼儿园2813所,在园幼儿55.0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34所,在校残疾儿童8827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陕西还早在2007年7月就在西部地区率先完成“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任务,并建成省级教育强县(区)13个。
而当前,陕西的基础教育已进入了“巩固提高”、“双高普九”(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免费教育的新阶段。对此,杨希文表示,近年来,陕西以“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为抓手,巩固提高“两基”实施水平,目前,已有11个县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强县”,建成省级教育强乡镇298个,涌现出一大批“重教书记”、“重教县长”。而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已覆盖了11个市区的全部县(区)所有农村中小学,覆盖率达到100%,这意味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学校的孩子,也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陕西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在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和省长袁纯清大力推动下,以提高中小学生营养水平为目的的“蛋奶工程”也于2009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全面实施。
 二是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对此,杨希文表示,陕西现有独立设置高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学生36.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76所,在校学生80万人; 按人口总数比,每10万人口中职教招生数与在校生数,均居西部第一。而且早在2003年陕西就开始实施“一网两工程”(建立健全全省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而2007年启动的 “人人技能工程”则对全省城乡所有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全口径、广覆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陕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新路子。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县级职教中心100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9所,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5个,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年培训规模达到200万人次,为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三是高等教育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对此,杨希文说,作为传统的教育大省,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帮助高校破解了制约发展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7所,军事院校7所,成人高校19所,独立院校12所;有3所高校进入“985工程”,8所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和第四位;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20.96万人,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2880人,列北京、天津、上海之后居全国第四位;高等院校毛入学率26.4%,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拥有硕士学位点1414个,博士点56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6个,位居全国第四;设在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7个。而且高校科研和自主创新成绩斐然,2008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达到43.93亿元,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10名以内。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荣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李振声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均代表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顶尖水平。
 四是民办教育发展居全国前列。对此,杨希文表示,陕西全省现有各类民办学校4853所,在校学生136万人,教职工8.8万人,累计固定资产119亿元,而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的民办教育已经形成了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而且仅民办高校和教育机构就达37所。
目前,陕西民办高校在校学生数、本科院校数、万人以上规模民办高校数、固定资产值和馆藏图书量等办学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正因为这样,陕西的民办高等教育也被誉为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五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对此,杨希文表示,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党员势头良好。中小学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改进,各级各类在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增强。而且早在2002年陕西就在全省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而与此同时,陕西的高校教学改革也不断推进,目前,共有27所院校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所高职院校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建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7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六是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对此,杨希文说,近年来,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累计达1039.36亿元,年均增长33.39%,其中单2008年就达308.23亿元,是2003年的3倍。而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陕西省级财政教育预算更是高达261.75亿元,也就是说,当地财政平均每支出100元就有20.8元花在教育上。
而杨希文也坦言,在过去的10年中,尽管陕西教育工作快速发展,但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相适应”:教育经费投入与优先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教育结构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教育教学质量与科教强的要求不相适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教育结构亟待优化;三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五是教育公平的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杨希文表示,面对西部大开发即将到来的下一个10年给陕西教育事业带来的机遇,陕西省教育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抓紧启动新一轮教育发展规划,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工程、民生八大工程教育项目、人人技能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民办学校规范发展、帮助高校解决发展难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等六项重点工作,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通过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努力推动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陕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而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陕西教育厅也将按照陕西省建设西部强省和构建和谐陕西的统一部署,努力推进全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统筹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尽快建立起符合陕西发展需求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