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之道


       在一般人看来,或者说是在大部分的现代人看来,大学只是求知、研学的地方;而且随着大学费用的居高不下、高调上扬,更有人调侃说大学是用金钱和时间来交易知识的地方。难道大学就真的如此“简单”?当然不是!毫不客气的说,这对大学极为不公,大家还没有真正的正确全面的认识大学,还没有真正理解大学之道。好在近期的国学热从新唤起了人们对真知的求索,也为趁此东风借古人之卓见替“含冤”已久的大学“平反昭雪”的提供了良机。

自古以来君子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同时德和才也是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曾经在德和才的取舍上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才而胜德的人被称为小人,德而胜才的人被称为圣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称为君子。笔者认为,作为学术中心和以培养国之栋梁为目标的大学正应该是创造“圣人”的地方。正所谓大学之道,在于大德也。德者,得也。借此粗浅地将大学之道理解为格物致知、博学笃志、修身养德应该不会太过偏颇。换言之,简言之,正乃弘毅、博学、求真、至善之所谓也。

                                    弘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篇》)现在的大学生任不可谓不重,道不可谓不远,因此也不得不弘毅。笔者认为对于从小就接受志向教育的当今大学生而言,心存理想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是否志存高远、抱负远大而且能够坚韧刚毅,不畏艰难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直到最终实现理想。“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庄子.让王》)今遇“治世”,大学生理应更多的将自己的志向建立在民族大义、国之未来上,如果不能“达则兼济天下”至少也应该“穷则独善其身”。在孔圣人看来,人的意志应像松柏一样经得起严寒的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应当把自己的意志锻炼得坚毅、坚定,如他所说,“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抱朴子.崇学》有言“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于营生,富贵者沉沦于逸乐。”不出意外的话,这恐怕是“穷贱者”和“富贵者”都不愿看到的。

博学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博学即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要求大学生既要学识渊博,更要见闻渊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快速发展,人类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急速暴涨。课堂上大学生所能专力修习的学科实在少之又少,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并及时关注各种社会信息。诚然博学实非易事,好在《扬子法言.吾子篇》有言“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适时用恰当的方法将所获得的各类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融合、消化、吸收也并非博学的终极目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其中的“习”或理解为“温习”,或理解为“实践”,虽然这两种解释对学习都大有裨益,但笔者认为后者似乎更准确些。正如《中庸》所劝诫的那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此则博学指日可待也。

求真

“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闽中理学渊源考》)求真乃追求真理、探寻规律、求实求是之意。这首先要求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发现、改正各种差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求真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治学方法。此外求真还是一种对人生追求。“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篇》)因此所谓真应该有真诚、诚信、本真的意思。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寻求自我本真、故存的方面,并“谨守而勿失”(《庄子.秋水》);为人处世更要要诚信、真诚,正所谓“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地,神逾方外。”(《通玄真经》卷二)

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至善即善的极至,指人的修为达到尽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如今一切事情的发生、发展甚至结局皆用名利来解释都甚为合理的社会现实下,强让大学生去追求什么清心寡欲、无私为民实在有失公平。但既然大家已经站到了比他人更高的山坡上,为什么不再加把劲爬到峰顶去一览众山小呢?正所谓“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如果真能“出淤泥而不染”岂不乐哉?再者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恐怕也是国人之忧吧?然而“上善若水”,达到至善这个人生的终极目标是需要不懈努力、奋勇追求的。“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大家姑且就从读圣人之书开始吧!

如上所言,或有人计较仅仅弘毅、博学、求真、至善似乎简单了些,但又有谁人能真正完整的做到这八个字呢?或有人志只在名利,但“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是荣之由中出者也”(《荀子.政论篇》),这多少应该能宽慰他们有些“饥渴”的心灵吧?然而,不得不坦白的是,大学之道并非仅仅以上所言,但如果大学生能将弘毅、博学、求真、至善四个方面统一结合起来大概就不枉几年的宝贵光阴了。正如《格言联璧》所言:“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