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造车靠谱


汽车业里的企业家,我欣赏的有几个,仰融算是一个。多年来一直未有改变。当年他跟市长较劲那事,我还是支持市长的,市长心里装的是百姓和天下,不仅仅是汽车,虽然“杀”一个仰融不足以救天下百姓甚至辽宁的百姓。别说仰融了,就是把郭台铭杀了,救得了百姓吗?“台”才真的该杀。当年我还因此做了些糊涂事,现在还在纳闷,他们有没有收到我的信,想想那时候的我多可爱呀,呵呵,真的是热血青年,一心想着凭着我这“天生我才”,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可结局终归是让人扼腕叹息。

 

如题,为什么说仰融造车靠谱呢?

 

1.业内的人都觉得靠谱,觉得不靠谱的更多的是业外的人。业外的人觉得不靠谱,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他的架式拉得太大了,让人感觉不真实。仰融的个性注定不是一个干小事的人。我们东北朋友在一起聚会时,常常笑谈,东北人干什么事都喜欢干大的。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还有一些貌似业内的人,总说着外行的话。你要是真的把汽车这点东西搞明白了,别说仰融了,就是孔融也不能说人家造车完全不靠谱呀。这也是我当年努力鼓动民营企业大举进军汽车业的原因。现在看来,他们进来的还是太少了,留下来的也太少了。

 

2.仰融干过汽车,有过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比亚迪干汽车靠谱吗?如果拿当年的比亚迪和现在的“正道”比,哪一个更靠谱?大家不要误解,我也是比较喜欢比亚迪的。比亚迪的网络营销搞得太好了,五毛党可能要来攻击我了。呵呵,被他们搞得不胜其烦,不得已把评论都关了,写博客都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管理它。这些人也不动动脑子,我对哪个自主品牌不是爱之深,责之切?在写这个博客之前,我为比亚迪也没少花时间呀。攻击我之前也不去请示一下你们王总。可以说,我把我的业余时间全奉献给自主品牌了。

 

3.仰融的格局与全球视野,在中国汽车业的企业家里面,无出其右者。你就看他找谁搞研发,花了多少钱吧,在中国,这样的大手笔,甚至在全世界,也不多见。中国企业家甚少有全球视野的。记得当时仰融出来说汽车新技术时,一开始故意卖关子没有把这项技术说得很详细,为了炫耀一下我这业内人士的名称不是浪得虚名,跟一位朋友MSN聊天时,我就猜他在搞气电混和,并且断言他找的开发公司不超过那2家。其实真的挺好猜的。后来我还置疑说,气电真的是“正道”吗?现在看来,他的战略修正能力也比较强,现在已经强调气油电混和概念了。还买了一家锂电池公司,可以算得上说干就干。

 

4.仰融的凝聚力不容小觑。好多朋友问我,如果跟仰融干,是不是一条出路?这还用问吗?那还跟谁干更有出路?你们想一想,当年他给“四大金刚”是什么样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他给了别人一个愿景,一种希望。凡是有志的热血青年,很容易想要加入这样的企业和这样的活动中去。别误会,我可不想加入。我只是吃不到葡萄不说葡萄酸而已。人家在里面搞研发的老总,水平可不比我差呀,不然会选乔治亚罗吗?大众不是把乔治亚罗收购了吗?但我还是坚信这个选择是对的。国内南方一家著名汽车厂也做过一次这样的事情,后来那家设计公司都菲亚特收回了。恰恰说明他们选对了,而不是相反。再说了,由于“正道”是不是自主品牌这一概念有点模棱两可,我对其算是敬而远之。人生短暂,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必须牺牲另外一种。自主品牌养不起我,那就算了,那就不要增加人家的负担了,呵呵。这回是真的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5.仰融与政府的纠结迟早解决。估计用不了10年吧?这个可能是业内外普遍置疑较多的地方了。在中国,跟政府搞不好关系,想做什么大事,估计挺难的。我在“天下汽车大势”文章里,反复强调国内外汽车政治的重要性。提出10年概念,主要是说给仰融听的,如果他没有抱定这种打持久战的耐心,估计还是有冒进的风险。当然,实际解决问题时,可能只是一念之差,转瞬之间。我也曾在博客中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选择生产基地,重庆也是不错的地方嘛。中国有句成语,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然,也有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看样子最多也就是再过20年吧。日本企业家立石真一(没记错吧?),九十多岁的高龄,还能创业呢。以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是不可靠的,至少我们看到仰融已是频频在伸橄榄枝。

 

6.在仰融的世界里,到底金融是汽车的工具,还是汽车是金融的工具?盖棺论定。我倒是觉得没有必要追究,给他一个机会试试吧,让他证明给我们看,反正他拿的又不是政府和银行的钱,就算银行的钱,难道别人有更好的花法?我没看出砸在房地产里比砸在汽车里有多么好。移民的钱,能不能理解为是中国人移民美国的钱呢?那么还算是自主品牌?世界是很奇妙和多种多样的,一心想干汽车的人,最终可能一事无成,比如说我,当然,也有成功的。而不想干汽车的,干着干着,可能发现极大的乐趣和人生价值所在,谁知道呢?但愿仰融先生属于前者或后者,而不是第三者。

 

总之,从仰融高调宣布重返汽车业以来,除了我对他的气电混和路径有点微辞外,还是倍受鼓舞的。作为局外人看着,也是挺赏心悦目的,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如果幸运地成为他的对手,有这样的对手,让人也士气大振,而不是垂头丧气。中国自主品牌列强之战,才是中国汽车的真正希望所在,就象现在日本所发生的一样。

 

PS:最近实在忙得要命,加之自己家里有些事,还有就是跟自己的承诺,当年建博客时我就跟自己有个约定,点击率一过10万就收手,觉得到这个时候,这个行业就基本了解了我的观点,算是我以某种方式尽了自己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几次朋友聚会,大家也戏言我的博客,也有些朋友劝我再写点什么,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还有兴趣看。事情往往是一念之间,为什么不呢?毕竟我喜欢这个行当,何苦认真计较当年莫名其妙的约定呢?再者我用五笔,打字也不难嘛。不过,这个约定确实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点击率一过10万,我的使命感和写博客的动力确实大不如前,“七日攻势”荡然无存。毕竟中国汽车的事儿,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我问心无愧,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姑且这样安慰自己。

 

Alilong于上海 201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