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系列之一


                        中国式次贷危机的逻辑

                      

                                 ——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系列之一

 

房地产泡沫是否会破灭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中国人热议的话题。从街头巷尾到茶余饭后,从纸质媒体到互联网络,这个国度的角角落落都被这个严肃而又令人稍感疲劳的话题充斥着。

每天打开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最显眼的位置往往都与房地产业有关,与房价有关的新闻到处都是,网友跟帖的积极性也是最高的,动不动就能产生成千上万条的评论和几百楼的言论“楼层”。有些网站看起来更像是没有医生的精神病医院。广大网友对房价似乎有着永远也说不完的意见,虽然其中多数的言论是充满着愤怒的情绪宣泄。

本书论及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概念,我将其定义为房价的整体跌幅超过30%,与之相随的则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跌幅更大。

相信这样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是多数“蜗居”族们梦寐以求的,但却是多数地产商、地方政府、银行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残酷的噩梦。当然,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也未必意味着全是利好,因为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与之相随的则是中国经济可能会经历极度低迷的短痛,银行系统不良资产快速上升,我们将不得不改革深层次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期待经济复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中国式次贷危机就将爆发,这是银行系统与房地产业纠缠不清的历史必然。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很多国人庆幸中国没有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甚至津津乐道于嘲弄美国“愚蠢”。其实我们亦在犯同样的错误。

严格地说,次贷危机是由美国聪明绝顶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金融家们捣鼓出来的“珍珑棋局”,属于高智商、高技术含量的金融游戏。中国要想爆发如此级别的次贷危机难度很大,而且中国也没有次贷业务,但是爆发类似次贷危机的危机的风险则是非常大,特别是在房价大跌的情况下。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树清曾经说过:“当房价下跌10%,不会对我行产生影响;当房价下跌20%,会有一定负面影响;当下跌30%以上时,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而我所说的房价下跌,不是指单个城市,更不是指具体的一两家房地产企业,而是指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的房价集体下跌。”  

中国式次贷危机的隐患,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假按揭泛滥成灾。这一趋势如果继续恶性循环下去,银行不良资产率将加速上升。现在,贷款者的收入证明造假是公开的秘密,抵押资产的价值高估更是屡见不鲜。在炒房团群体中,甚至连房主的名字都可以是假借的,花上数千元收购身份证办理购房的事情,在民间亦是见多不怪的事情。有如此接近系统化运作的假按揭产业链条,自然中国的银行系统怪事频出。“没有贷不出的房贷,没有享受不了的优惠”,成为假按揭的最好注脚。房价在2008年之所以出现调整,就与信贷收紧和加强监管密切相关,而到货币环境极度宽松的2009年,假按揭死灰复燃也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经济学家谢国忠在2009年的一次经济论坛上说:“有人拿信用卡来付买房的首付款,用27张信用卡来刷首付,还办了按揭。原来那人家里就有一部刷卡机,还有更多的信用卡,自己在家就能刷卡。”以27张信用卡提现作为首付,并且居然成功办理按揭的现实,虽然或许只是个案,但却难免让人后脊梁骨发凉。

一组数据让我们对谢国忠讲的故事忧虑加深。截至2009年年末,中国工商银行银行卡发卡量已超过28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量超过了5 200万张,一年增加了近1 300万张,增幅高达33%,并在2009年一年内超越美国发现卡公司、美国运通公司和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成为仅次于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和花旗集团的全球第四大信用卡发卡行。

我们都知道,假按揭是骗取银行贷款的一种犯罪行为,那何以银行系统、开发商、购房者却如此乐此不疲,甚至蒙住了不少政府官员和一大批自住买家?应该说,金融领域相关法规尚不健全,使假按揭成为一种颇具“可行性”的融资方式。在中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下,银行办理按揭贷款的环节中,对贷款人财务状况和还贷能力的考量凭证,几乎完全依靠收入证明。而收入证明极易伪造,且几乎不用受任何法律条文的约束。

以一张近乎无效的凭证作为验证是否予以放贷的标准,这无疑为骗贷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在一些金融制度、法律法规较健全的国家,考量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主要是靠看税单,因为税单很难造假,骗贷行为难以从制度层面找到漏洞。而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漏洞百出!

第二个方面是房地产质量引发的信贷危机。当“还完贷款后,楼就没了,甚至楼没了还要还贷”这样的事件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社会民众必将难以承受,信贷危机也必将爆发。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开发商良莠不齐,职业道德不高的开发商占总体比例较高,加上官商勾结,腐败现象甚是严重,这就使得房屋的质量往往会出现严重问题。在“房地产泡沫的‘罪’与‘罚’”小节,本书已经系统梳理了不少房屋质量出现问题的典型案例。

现在看来,房屋质量隐患将在未来10年之内集中爆发,“楼脆脆”、“墙歪歪”的出现宣告了房屋质量危机的提前到来。试想,耗尽一生积蓄的房奴们,最后却落得房子没有了,甚至不得不流离失所,可是银行的按揭依然要归还。那个时候,无良开发商早已如鸟兽散去,或者根本无力偿还。纵使有赔偿机制,在当前的法制环境下,其索赔的过程可以想象会有多么的艰辛。此时,房奴的生活状态彻底被打垮,更为糟糕的是却可能因为失去了抵押物的担保,不得不面临资不抵债这样悲惨的破产境地。这是中国式次贷危机的最大悲哀:居然源自房屋质量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负资产者断供现象大面积出现。一些拥有多套房产的业主,由于是在高位时买入,当期的市场价还不及银行的按揭,而且一时又难以找到买家,归还贷款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时候,断供就成为持房人迫不得已的选择。

2007年年底和2008年中国楼市出现的短暂调整为例。房价刚刚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调整,“负翁”便频频出现,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很多业主早已是负资产了。在深圳市的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负资产现象更是普遍。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市场调整中,这三个区部分楼盘的跌幅甚至在40%以上。与之对应的则是,银行信贷遭遇违约的风险骤然上升。一旦全国性断供潮出现,银行系统的危机也将随即出现。

中国银行业在2004年之前,经历了理论上破产的危机。但在大规模注资、改制以及持续数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形成了当前的不良资产率较低的良好形势。截至200912月末,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 973.3亿元,比年初减少629.8亿元;不良贷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同期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5.02%,比年初大幅上升38.57个百分点。然而,2009年的天量信贷,使得银行不良资产率反弹,在未来25年将开始出现急升。一般而言,相对信贷投放高峰的出现,不良贷款反弹会有2年左右的滞后期。但在2009年过度宽松的贷款冲击下,房地产价格暴涨,进一步加重了银行业坏账的隐患。

虽然我们很难从年度资产负债表看出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纵使在信贷井喷的2009年亦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回顾2004年之前中国银行资产巨额坏账形成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今日正在重复曾经的故事。未来几年,如果处理不当,接下来的银行危机将超过上一轮,更大的资金黑洞正在形成之中。

不过可喜的是,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个别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房地产信贷存在的巨大风险隐患,他们也在尽职地消除分内能防范的风险。金融危机和大萧条或许已经渐行渐远,但是中国的危机还没远去,而是离我们更近了。只要房地产业再次陷入深幅调整,被绑架的中国经济就不得不被拖下水。这是从房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后就注定了的悲惨结局。就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所言,“现在买房是有钱人的游戏,就是在买泡沫,将来等着受罪吧!据我所知,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泡沫能够消化掉的,所以,房地产泡沫破裂在所难免”。在本书看来,黄孟复主席所言的这一过程迟早会出现,而且是早出现比晚出现好。

 

 

    注:《好泡沫还是坏泡沫?》一书日前已经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大书店铺开。当当网、淘宝和卓越等网络书店也已经上货。

 

房价疯涨原因何在?神话能否继续?

如何应对高通胀?拿什么拯救实体经济?

发掘中国经济重生之策,寻找经济增长新引擎!

 

内容简介:

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明百姓,每一个人都在关心房价,因为房子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更与中国经济走势密不可分。

房地产市场以及中国经济是否有泡沫?如果有,这泡沫是好是坏,何时破裂,如何应对?这是当下坊间和民间最热议的话题之一。

本书遵循“货币泡沫形成—房地产泡沫形成—疯狂膨胀—破灭——应对措施”的逻辑链条,探究房地产泡沫与中国经济的内在联系,详细梳理了近10年来中国经济泡沫化历程。全面而又不失系统性地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全景画卷。

本书指出,与资产泡沫非理性繁荣形影相随的是实体经济艰难前行,制造业夹缝中寻求生存,高通胀时代即将来临。

本书认为,切不可为了保增长而继续放任房地产泡沫肆意膨胀,二十应从治理房地产泡沫,防止中国经济形成超级泡沫入手,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这样方能从根本上让中国经济获得新生。

 

 

名人推荐

 

中国经济泡沫问题,大家都关注,但缺乏系统研究。《好泡沫还是坏泡沫?》可以看作在这个领域的一次有特殊意义的尝试,关心中国经济变动规律与风险的读者都需要关注本书。

——袁岳  零点集团董事长、东方卫视和第一财经主持人

房地产泡沫可能破灭并非危言耸听。作者蛰伏两年多推出《好泡沫还是坏泡沫?》,详解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前因后果,为读者详细梳理了房地产泡沫与中国经济的内在联系。

——冯科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好泡沫还是坏泡沫?》凝聚作者在财经领域的研究精华,并结合对中国经济近10年发展轨迹的翔实梳理,全面而又不失系统性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全景画卷。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史上最大的泡沫,破灭时刻越来越近。不管你是否认同,它都将按照经济规律运行。唯一让人心酸的是,泡沫不是上帝,为恶者未必下地狱,行善者不一定上天堂。《好泡沫还是坏泡沫?》尽管有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意味,但是对研判未来10年经济形势却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凯华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制片人

 

《好泡沫还是坏泡沫?》或许不是最深刻的,但绝对好读。本书或许并非最权威的,但绝对独到。作者用心太专,请您阅读本书时,当心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孟波 新浪网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