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956.7.17第2版
“解放”牌汽车开进长春市
陈迹 宝顺 述仙
十四日,美丽的长春市街头出现了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
四十六岁的老司机马国范,特地刮光了胡子,穿起整洁的淡蓝色外衣,精神饱满地走进了第一辆汽车的驾驶室,引导着十二辆新制成的汽车开往长春街头。这位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第一次驾驶国产汽车,十三日夜晚,他就怀着极兴奋的心情去察看长春市的道路。驾驶第四辆汽车的是一位十九岁的年轻姑娘王立忠。她在去年冬天刚刚学完司机训练班的课程,因为她工作得好,汽车厂的一百多名司机才投票选举她和其他司机一起,来驾驶第一批试制成功的汽车。当她坐上国产汽车的柔软的椅子的时候,兴奋得眼睛里滚动着泪水。
一长排国产汽车出厂了。汽车厂的屋顶上、玻璃窗口里和道路两旁,立即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这些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起我国第一座汽车工厂、制造出第一批国产汽车的英雄们,今天都特别兴奋和紧张。你看,发动机车间的工人走来了,有的伏在汽车发动机的外壳上,细细倾听着它的声响。大概是听到声音和谐吧,才松口气跑到另一辆汽车旁边去。底盘车间的工艺师李龙天,激动地爬上汽车去研究前几天他们才试制成功的减震器的效能。当他感到汽车走得很平稳的时候,才愉快地昂起头来。
下午两点钟,汽车开进了长春市。宽阔的斯大林大街上,像潮水一般涌来不断的人流。在中共吉林省委员会和吉林省人民委员会的门前,鞭炮声和锣鼓声齐鸣。姑娘们把五彩缤纷的纸屑洒在碧绿的汽车身上,汽车被打扮得好像穿着盛装的新娘。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天真地指着汽车,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第一汽车制造厂”。 刚从九台县三道乡到长春来学习的星火农业合作社主任王凤祥,在第五商店门口看到了这个汽车队,他用出乎意料的口吻说:“哎呀,我们听说过长春正在建设汽车厂,可真想不到今天汽车就试制成功啦!”他领导的农业社打算在1958年购买一辆“解放”牌汽车。他特别关心地打听这种汽车的载重量、速度……他听说这种汽车能拉四千公斤东西,一点钟能跑十五公里(注:可能有误,解放牌最大车速为每小时六十五公里,满载时经济时速为三十公里到三十五公里),不胜感慨地说:“我们的四匹马的大车,一小时才走七公里,一次才能拉一千来公斤。要是用上你们的汽车,我们的农业社就要变样儿啦!”许多工人、学生、市民,还有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王殿清,都赶来抚摸汽车,问长问短。当汽车开出很远之后,还有许多人远远了望不肯走开。
人们都不禁由衷地祝贺祖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的结束,祝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迈进了一大步。
(连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