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刀利手(上)
李建永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俗话也说:“谁都跟钱没有仇,谁也不嫌钱扎手。”既然古往今来,人人都想钱,人人都爱钱,那么钱究竟是个甚的玩意儿?它的身上到底有些什么魔力呢?
1.钱是周流转,不花不会攒
钱在远古时代不叫“钱”。但到底叫什么?上古又缺乏史料记载。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说到“货殖”之事,老实承认“神农以前,吾不知已”。班固在《汉书·食货志》里也说:“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靡记云。”现代研究成果表明,先秦时期的钱,主要有刀、布、贝几种,如商代的“无文金属贝”和西周晚期的“空首布”等。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讲:“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然而据史料记载,周代已有“钱”这个名称。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编定的《国语·周语下》中,即有“景王二十一年(牧马按:即公元前523年),将铸大钱”之语。三国·吴·韦昭注:“景王,周灵王之子景王贵也。二十一年,鲁昭之十八年也。钱者,金币之名,所以贸买物、通财用者也。古曰泉,后转曰钱。”到秦灭六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全国一律使用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年)开始铸行“五铢钱”,历代延铸这种方孔圆钱竟长达七八个世纪之久,直到隋朝灭亡之后才告终结。期间,新莽(王莽)政权铸行的钱币花样最为杂乱,计有“二刀”、“六泉”、“十布”以及“货泉”、“布泉”、“货布”共21种,品类繁多为历朝之最。
钱字最初也不读qián,而是读作jiǎn。《说文解字》:“錢,銚也,古田器。从金,戔声。”銚,在此处读作yáo,是一种锄地用的大锄,与钱无涉。据清儒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秦始废贝专用钱。变泉言钱者,周曰泉,秦曰钱,在周、秦为古今字。”段氏之说有一点可取,即“钱”乃“泉”之同音假借。
钱的古称为刀、布、泉,“刀取其利,布取其广”,“行之曰布,藏之曰泉”,即取其广布、流通、储存、周转之意。英语称银行为Bank,这个单词的本义是河岸,即专供货币停泊的码头。日本人把它翻译为“银行”——“行”读行走的行(xínɡ),是“钱在走”的意思。我国的“银行”是从日语(汉字)直接“拿来”的。由于我们习惯将所有的行业都归入“五行八作”、“三百六十行”,所以就把“银行”的“行”读作hánɡ。既然钱之本义如泉,就应该让它像泉水一样流动起来。俗话也正是这么说的:“钱是用的,水是流的。”又说:“钱是精怪,花了轻快。”还说:“钱是周流转,不花不会攒。”
2.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
谚云:“山珍海味少不了盐,花言巧语少不了钱。”又云:“最臭是穷,最香是银。”有钱和没钱,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有如天地悬隔。有钱的称大少二少,没钱的叫大狗二猫。有钱屁香,无钱话臭。有了钱又精又灵,没有钱又痴又聋。有了钱,王八有钱龟大哥;没有钱,一分钱逼倒个英雄汉。有钱之人,“有了圆里方,万事好商量”;没钱之人,“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所以老话说:“钱是硬头货,谁没谁难过。”又说:“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还说:“钱是人的胆,不会说话也会喊!”唐代大文豪韩愈在《送穷文》中讲过,一个“穷”字,能把人糟践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清代无名氏《邓通叹钱》有一节韵味深长的“咏叹调”:“〔耍孩儿〕无钱呵,思量泪打腮边转,愁恨情怀怨什么天!光阴世事多更换:有钱呵,红缨白马人称羡;无钱呵,罄手空拳骨肉嫌,衣衫褴褛人轻贱。有钱呵,胡言乱语全有理;无钱呵,说出立国机关总枉然。到如今参透了人心面,有钱的人前说好,无钱的怎敢当先!”
3.人行千遭,不如钱行一遭
钱在前头,人在后头,路子自然好走。有了钱,万事圆。缺了钱,哪门不到哪门黑。俗话说:“钱财通性命。”又说:“钱是命,命是钱,钱跟命,两相连。”所以呀,钱袋一空心沉重!在我国的古典小说里,说到美男,一定是宋玉、潘安;说到有钱,必然是陶朱、猗顿。这陶朱就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谋士范蠡。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弃官逃到齐国,更名鸱夷子皮,父子治产,大发其财。此时齐国的国君又聘他为相。范蠡喟然叹曰:“治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便归还相印,散尽钱财,悄悄来到陶这个地方,自谓“陶朱公”。然而没过几年,再次“致赀累巨万”。这人呀,越有钱越知道钱有用。陶朱公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在楚国。朱公打发小儿子拉一牛车黄金去营救老二。可是大儿子不干了——家里放着老大,却让小三儿去营救老二,我这老大还活个什么劲儿!闹着要自杀。朱公不得已,给楚国的熟人庄生写了一封信,叮嘱大儿子把书信和黄金交给庄生,其他不用多管。大儿子照章行事,庄生亦“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说动楚王大赦天下。一听说楚王要大赦天下,大儿子睡不着了——既然是大赦,还送什么钱呢?便去庄生家把黄金要回来。庄生又去见过楚王。楚王赶在大赦前一天,把朱公的二儿子给砍了。老大拉着一车黄金和老二的尸首回到家,全家人大放悲声,只有朱公笑道:老夫早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老大从小跟我吃苦打拼,深知金子来之不易,舍不得出手送人,自然也就打不开“后门儿”;而小三儿自幼锦衣玉食,根本不把金子当回事儿,所以当初才派他去救人。有道是,舍不得娃娃套不住狼,舍不得贞操当不了娘。天下之巨富大贵如陶朱公,送不出一车金子,也会送了儿子的小命;况常人乎?俗话说:“有钱路路通。”又说:“人行千遭,不如钱行一遭。”还说:“少年子弟江湖老,没有银子怎么跑?”
4.驴作乱是料作乱,人作乱是钱作乱
没钱的时候,“灯没油来捻子干,人没钱来鬼一般”;可是一旦有了钱,“人有钱了筋奓起,马有膘了鬃奓起”(牧马按:奓,读zhà,张开),于是乎便虚美起来了,咋呼起来了,闹腾起来了,争斗起来了。穷人是有争心没争力,想斗斗不起来;而富人则是争心争力都齐备,斗啥都斗得起,而且也能斗得起来。历史上“最斗”的,大概要数西晋大富翁石崇与王恺的争豪斗富。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记载:“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这王恺亦非等闲之辈,乃晋武帝司马炎的亲舅舅。王恺摆阔,用饴糖拌饭洗锅;石崇不服,便用蜡烛当柴烧饭。王恺制作了四十里长的紫色丝绸为面、绿色薄绫为里的步障显摆,石崇便制作了五十里长的锦缎步障与之斗豪。王恺斗不过石崇,索性不玩了;石崇干脆自己斗着玩。他每次请客燕集,都让美人来劝酒,哪个贵客不饮,他就把劝酒的美人杀掉。一次光为大将军王敦拒饮,就一连杀了三个美人。这哪里叫“斗”?简直是在造孽!《尚书·太甲中》讲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终于有一天,石崇最喜欢的美妓绿珠,被晋惠帝佞臣孙秀一眼看中,孙秀索要,石崇不与,孙便矫诏收崇,石即末日临头。所以俗话说:“人有钱生事,马有料争食。”又说:“驴作乱是料作乱,人作乱是钱作乱。”还说:“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