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野鸡大学”有染的北大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


与“野鸡大学”有染的北大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

唐骏的“学历门”事件牵出多位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昨天,记者根据一份网上流传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员通讯录”联系到部分学员,其中多人表示,他们曾在北大参加学习班获得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并称西太平洋大学曾向他们出具加州政府和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所签发的办学资格证明。(10日新京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tangjun/content-2/detail_2010_07/10/1748246_0.shtml
连日来,打工皇帝、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学历门”火爆网络,由学历诚信引发的道德诚信质疑声日渐高涨,被誉为“野鸡大学”的文凭贩卖工场西太平洋大学也因为涉及到更多名人的学历真伪而浮出水面,并成为公众聚焦的热点。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全国最高学府北大却与这样的丑闻扯上了关系。
尽管北大方面否认与西太平洋大学合作过,但越来越多的娱乐、商界、学界的名人自曝在北大就读拿“西大”文凭的经历,已经让北大很难撇清与“野鸡大学”扑朔迷离的关系,而一旦证实北大确实与“野鸡大学”有染,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打击和伤害无疑远远超出了唐骏“学历门”事件本身。
在功利化时代,利用假文凭、假学历给自己脸上贴金,进而风光地混迹于官场、商场等各种名利场的现象早已见多不怪,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于出现了不少“假洋鬼子”,从唐骏事件后数以百计的名人百科词条悄悄变脸就不难看出,这绝非个别现象,现实和潜在的供求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尽管大家都清楚眼下的一些大学在办学理念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功利心理和做法,但像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与境外“野鸡大学”合伙贩卖文凭,却让人格外纠结和沮丧。一直以来,我们都在高喊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可我们的热情和精力却并不放在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端人才,而在私下里做着迎合社会功利需求的买卖。北大尚且如此,我们还能奢谈什么国际一流?
从事态的不断升级来看,唐骏“学历门”显然很难光鲜收场,而面对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北大无疑需要坦诚的自我反思和检讨,而不是苍白无力的辩解。如果不能给出一个令公众信服的“交代”,如果不矫正功利办学模式,形象受到伤害、陷入信用危机的将不只是一个唐骏,也不只是一个北大,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出路和希望将变得更为渺茫,没准最终自己也将沦为“野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