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不到七年五赴河南寓意深远
带着对河南发展的关心,带着对河南人民的厚爱,7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再次来到中原大地,来到河南人民中间。自2003年,在不到七年的时间内,胡锦涛总书记五赴河南,看经济、问农事、察民生。今年3月10日,总书记与河南团代表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烈场景也还历历在目。这对河南的干部群众是多么难以忘怀的激励和鼓舞!(2010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河南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能够五赴河南,检查指导工作、体恤民生民情,足见总书记对河南发展的关心、对河南人民的厚爱,可谓寓意深远。
其一,对中原崛起的期望。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河南振兴是中原崛起的必然走向和必然选择。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对河南如此关心,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五赴河南,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7月9日至11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在河南省考察工作时,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热情指导,对河南未来发展寄予殷切希望,沿途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指明了方向,也必将成为河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跨越崛起、创先争优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
其二,对民生问题的关切。民富才能国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牵挂的重要问题。对河南的粮食生产,总书记尤为关心。考察途中,看到路边农田里绿油油的玉米已有一尺来高,胡锦涛让停下车来,沿着田垄走进田间,仔细察看玉米长势。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扶持粮食生产是国家的长期政策。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今后扶持粮食生产这一政策的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减弱。这么做,就是要让乡亲们放心种粮,通过种粮实现增收致富。胡锦涛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和除草农民聊收成的感人场面,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生图景。而总书记走进厨房,试试沼气炉,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民生问题的关切之情。
其三,对基层组织的重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一个地方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此,总书记深入基层时,总忘不了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悉心指导。在这次考察过程中,在妯娌村党支部,总书记翻看党支部活动记录,同党员、干部交谈,深入了解党支部建设情况。村支书李东风向总书记汇报,党支部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确定了帮扶对象,力争两三年内让村里贫困户的收入赶上全村平均水平。胡锦涛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希望你们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紧紧结合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临上车时,总书记握着村支书李东风的手再一次叮嘱:“一定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结合好,拜托你们了!”李东风大声回答:“请总书记放心!”总书记和村支书的这一深情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和紧迫性,也找到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一枝一叶总关情。胡锦涛总书记冒着酷暑进企业车间,看科研院所,入田间地头,访村民农户,与广大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就转方式、调结构、抓党建、促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热情鼓励、寄予殷切期望,给正在着力推进中原崛起的河南干部群众带来新的力量。总书记来了,是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步伐的重要时刻,是在夏粮刚刚喜获丰收、再创历史新高的难忘时节,河南是一块历史深厚的沃土,也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河南人民对总书记的感情,那么深沉,那么久远。总书记对河南的寄语和期望,那么深情,那么炽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总书记七年五赴河南的深情指导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奋斗,河南的发展一定会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原崛起的美好蓝图一定会成为现实。
(倪洋军)
相关新闻:
胡锦涛不到七年五赴河南:看经济、问农事、察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不到七年五赴河南寓意深远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