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梦想不必太大,教育公平最珍贵!


  【新闻聚焦】13日至1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为与会代表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胡锦涛向全体代表发出号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新闻点评】对于教育改革,温总理提出了“要让人民看到希望”,胡主席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但怎么才能让人民看到希望?怎么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如果与其他别的公共服务机构追求利润、忽视公共利益一样,它就永远没有“改”好的一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平等的目标,如何在教改中兼顾公平与效率?教育等公共事业的发展需要必须狠抓制度建设,狠抓执行力建设,否则,一切的设想都将成为梦想。

  今年5月,北京市废除了1986年版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这就意味着外地人的孩子也可以和京籍学生一样参加派位、推优。欣喜之余,此政策还留有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此待遇仅限义务教育阶段。拥有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北京,在推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不公平”的大尾巴,这是在国家推进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出台的措施,使人不得不对全国教育改革的担忧。正如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改革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也是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 ,但这种“公平”的体现不是说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中。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但我们现实生活中,
“以人为本”到底以什么人为本?又有多少人见识到了“以人为本”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