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户籍壁垒 中新社发 罗琪
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户籍制度改革是重要内容,重庆需要通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率先突破来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而如何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本身以及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配套制度改革,解决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问题,无疑成为了试验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重庆在综改区获批之初,曾把主城的九龙坡区作为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地区。该区推出了“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的制度,退出这两地的农民,就可以申报为城镇居民户口,享受平等待遇。而在资金来源上,九龙坡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运作。但后来证明,农民的搬迁安置,新型农村社区的兴建,及宅基地复垦,使政府负担沉重。而农民购房成本与补偿之间的差额,也成为农民不小的支出。九龙坡区资金雄厚,有能力负担这一巨大的初始成本,但在全市却难以复制。
据报道,2010年7月12日,重庆市政府第75次常务会举行,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到70%,这意味着有近1000万农村人口将转为市民。重庆这次户籍改革确立的关键点,是尝试通过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据称,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将按照保留农民宅基地、承包耕地、承包林地的基础上,增加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内容。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城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3100万人口中有80%左右在农村。1997年直辖之初,重庆城市化率仅为31%左右,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达到45.2%,仍然是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偏大。 据黄奇帆在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介绍,城市户口捆绑着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农村户口则捆绑着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件衣服”。基于此,在给农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时,暂时不脱下农村的“三件衣服”,即暂时保留他们对土地、林地、宅基地的收益。这个缓冲时间大约为三年。
重庆目前拥有户籍人口3169.16万人,其中2351.88万人为农村人口,占74.2%,要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首先要减少农民。通过多年实施“百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已经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6万人,其中300万人在重庆本地务工,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3%,以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也达到46.7%。据悉,首批转户的310万农村人口,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农民工。据重庆官方统计,重庆累计70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其中400多万在沿海,300多万在本地。这300 多万农民工中,约有l20万人,进城已达十年之久,加上家属,共计180 万人。第二部分是农村籍中专学生,全市共计有近70万。第三部分是40多万农转非人员。这三部分拟在2012年前全部实现市民化。而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1000万农村人口进城落户。
重庆这次户籍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重庆城市用地的困境。目前,重庆可用建设用地仅9000多平方公里,基本已用完。今后几年,重庆的社会基础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城市人口增加建设用地等至少需要新增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目前重庆农村正在展开全面土地、林地的确权,届时将考虑把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收益权和处置权分开,农民转为市民后,可保留土地收益权,而处置权则交给相关的信托机构,由这些机构集中招商,引进大户,开发农业项目。
对重庆市统一城乡户籍改革问题的思考
户籍改革要理顺“八件衣服”
10年千万农民进城重庆试水户籍改革(图)
楼市制度变革的五大基本内容
重庆市开始启动户籍改革制度 千万农村人口将转市民
中国户籍改革蓄势待发 多地探索“破冰”新政
为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提供“重庆智慧”
重庆市启动户籍制度改革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