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 逆
喻建国
违逆是个体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特征:对他人的指令不习惯服从,对社会的规则不情愿遵守,潜在的对抗在心中涌动,抗命的行为经常呈现。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按你的指令行事;我干嘛要遵守这些规则,被这些条文束缚;心中起伏着抗衡的波涛,汹涌澎湃;我一定要我行我素,自由自在,无法无天。
违逆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家庭中,孩子对大人的违逆,几乎家家都有一本经;在一个社会单位,总有几个人会经常无视单位的规章制度,行为违反单位的约定;在社区中,也常有那么一些人,做出来的事情妨碍大家的利益,有伤环境,有碍观瞻。
违逆的极端现象就是犯罪。个体一贯对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视若粪土,对社会的行为规则,挥弃一旁,久而久之,违逆的程度加深,违逆的范围扩大,违逆的有碍性逐渐演变为违逆的违法性,个体的行为开始触及法网。违逆的本质是个体无视环境,无视群体,无视家庭。操持违逆的个体,心中基本上不会顾及环境,不会想到群体,不会记挂家庭。操持违逆的个体心中唯有他自己,绝对高度的自私,只为自己高兴,只为自己痛快,只为自己开怀。
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曾经有过违逆的行为,儿时不就有过这种违逆行为吗,成人以后,也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一些违逆行为,对单位布置的工作阳奉阴违,对社会公德偶尔也有过违背的小事,对家庭的正常运转也会做出一些不利的事情。当个体能够意识到违逆的危害性,该个体在其社会性上便开始趋于成熟。可以这样说,个体对违逆的危害性的认识深度是个体成熟度的标尺。
违逆有时也会成为个体宣泄的一种方式,当个体长时间被社会道德规范所约束,被所在空间的各种行为规范所制约,个体的行为没有出现违逆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体自然动力产生的,是个体克服了许多阻力产生的。每一次克服阻力都可能会留下一些潜藏的余力,这些余力的积累,会在某一个时刻爆发,产生一次违逆行为,把那股积累的余力宣泄掉。
违逆作为个体的一种状态,的确是常见的,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有过这类行为,只要违逆不形成极端行为,在一定范围里,在一定程度上,单位能容忍,家庭能接受,社会可包容。
心态成熟的个体基本不会出现违逆行为,并且这种现象是由个体的自然动力驱使的,不会有多余的余力,不会形成余力的积累,自然也不会形成宣泄。心态成熟的个体对单位布置的工作,自觉完成;对社会公德自然遵守,不需要另加制约力;对家庭的运转自然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丝毫无须另加什么驱使力。心态成熟是个体完美的体现,是个体幸福的源泉,向心态成熟靠拢,就是向个体完美靠拢,就是朝个体幸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