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陈凯旋是向总理反映问题


幸亏陈凯旋是向总理反映问题

因给总理带路,陈凯旋在当地出名了。7月1日,温家宝在湖南宁乡县考察防汛抗洪工作,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这时农民陈凯旋向总理反映当地出现塌陷,大家提心吊胆。随后,温家宝让他带路去了塌陷现场。那个下午陈凯旋兴奋不已。事后,他说自己是一时心热,他对自己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没有任何预料。不过,生活还是渐渐发生了变化。(15日新京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7/15/1772659_0.shtml
温总理到各地视察,总爱临时更改路线,这样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了,为的就是能够看到基层的实情,因而难免会弄得当地官员措手不及,尴尬不已。想必南宁乡官员事先一定也设计好了路线图,只让总理看到歌舞升平、繁荣昌盛的景象,谁想到总理会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更没料到半路杀出个“陈咬金”,大字不识一个的陈凯旋向总理抖出当地出现塌陷的包袱!
不难想象当时地方官员们心里是何等的紧张和不爽,在陈凯旋向总理反映问题和带总理去看大坑的途中,曾先后两次有人在身后拽自己的衣服;在总理视察塌陷现场时,有一个穿衬衣的中年人低声对他说,你把总理带到这里,今后你没好日子过,还有一名穿警服的人也凑过来,说了同样的话;而当他想再次回到总理身边时,现场有干部拦住了,不让他再靠近。这一切也就不难理解。
如果说当晚镇上流传的“派出所要抓陈凯旋”还只是个无风不起浪的谣言,那么在政府工作的亲戚训斥陈凯旋随便向总理反映问题很冒失,建议他出去躲躲就未必是杞人忧天了。而镇干部夜半敲门,“架势和抓人一模一样”,则更不像是个美丽的误会。在陈凯旋“出逃”后,镇上频繁电话呼叫,也就难免会让人成为惊弓之鸟。
没有人愿意去怀疑当地官员找陈凯旋“了解情况”的善意,倘若不是陈凯旋深夜“出逃”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也让人不敢轻易去想象,有两点是值得庆幸的,一是有了总理的过问,当地群众的受灾补偿快到手了,否则,不知乡民们的权益不知会拖到何时才能落实;二是陈凯旋是直接向总理反应问题。毕竟他出名了,与总理坐在一起的照片都见诸于各大媒体,就是真有个别官员想因此而整他,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做。
地方官员在总理面前当然是不敢造次的,面对暴露无遗的矛盾和问题,总会虚心地聆听总理的指示,唯唯诺诺拿出表现去整改。但要是换了一介草民,情形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如果谁诸如通过网上发帖或者上访等方式捅马蜂窝,揭了政府的伤疤,掀了地方的遮羞布,影响了官方的形象和仕途,少不了要给点颜色你看看,关进精神病院或者来个跨省抓捕,那是很寻常的事。陈凯旋当总理向导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微妙细节和动作,无疑表明有些担心同样不是多余的。
陈凯旋最终选择了“出逃”,而不是“凯旋”,尽管可能出于误会或者想得太多,但留给社会的思考却是沉甸甸的:何时总理到地方视察,无需临时改变目的地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民声?地方官员何时能够真诚一点,别总是粉饰太平,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藏着、掖着?面对群众的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我们的父母官何时能够大度一点,别总是持抵制和打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