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未来的制胜之路》的主要内容


《通向未来的制胜之路》一书的主要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跨文化交流、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经贸规则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和产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造成了严重冲击,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区域、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经济、知识产权优势、知识产权产业及其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提出并界定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产权经济的概念体系。明确提出了产权是人类经济形态划分的唯一标准,知识产权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提出了认知知识产权经济的五个不同视角:要素、规律形态观、效率观和效果观等;辨析了知识产权经济与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异同;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经济的内涵、特征、属性、分类及作用;找出了知识产权经济的价值链模式和三个战略环节;初步提出了知识产权经济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要素、功能、分析方法等基本理论命题

其次,设计并提出了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优势双引擎竞争模型(DEMCIIPA模型)及其动力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竞争机理。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优势的本质、内涵、四种优势形式和五个主要特征设计了由动力引擎和外部推力两个动力系统为主组成的DEMCIIPA模型;描绘了两个动力引擎、三个外部推力、竞争对手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组合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竞争机理;通过公众与政府的博弈分析,提出了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限制条件

第三,总结分析了知识产权经济的产业组成、产业结构和竞争规则。详细分析了知识产权经济的六大产业构成、知识产权产业的生产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对知识产权产业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业布局及管理特征和主要竞争规则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第四,总结提出了一套知识产权产业的商业模式。按照价值链增值环节,把知识产权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成战略谋势模式(战略重塑型、战略进攻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兼具型)、整合增效模式(中心集聚型、弱肉强食型、蛇吞象型、滚雪球型)、创新增值模式(占尽先机型、模仿创新型、集成创新型)、运营增值模式(壁垒垄断增值型、平台服务增值型、市场营销增值型、乘数放大型、组合增值型)、保护增值模式(强者为王型、纵横捭阖型、奇变兼具型)等五大类、19个子类。

第五,提出了培育和建设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对策。通过分析财富与价值观念、经济制度、法律法规与政策、道德观念等创新型国家的文化基础,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类别、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培育和建设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对策。

第六,针对不同竞争主体,提出了应对策略。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国家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的战略对策和主要途径;即在培育和再造知识产权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创新成果产权化、中介服务体系化、知识产权产业化和市场竞争优势化;界定了引领型企业、跟踪型企业、生存型企业的内涵;提出了三种类型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即调整发展战略、重构竞争模式和再造企业文化;针对三种不同类型企业和产业升级需求,分别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对策。

第七,设计并试用了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优势综合评价指数IPCAI指数)。针对国家、区域和企业等不同竞争主体,设计了三个层次、65个因素组成的IPCAI指数,其简化版在河南省进行了试用,收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河南省150家样本企业的初步调查和实证研究,基本能够验证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最后,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小结,对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进行预测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