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是谁,大家都知道,我们现代华人经营之神,一个与王永庆、张忠谋等人并称于世的华人骄傲。日本人将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等称为经营四圣,其实李嘉诚也是可以跻身其间的。当然,有人可能说,李先生是中国人,就不去插足了吧。
也对。
好了,不做和无谓的口舌之争了。
那么,谁又是“差不多先生”?李嘉诚为何要打倒“差不多先生”?
感谢刘杰先生给我提供了材料,使们得以观察到,在整整82年之后,两位杰出中国人,一位经营大师李嘉诚,一位启蒙大师胡适,就一个现象,一种特殊的中国人群,展开的跨越时空的对话。
打倒差不多先生
李嘉诚 2006年6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家长:
今天很高兴地代表各位校董、校领导和老师,欢迎你们莅临汕头大学,和毕业的同学们共度重要和难忘的一刻。
我最近重读了胡适先生1924年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若真有其人,他早应不在人世。
我认为胡先生笔下对中国人夸张的描绘虽不全面,但发人深省,然而这家传户晓的人物,这‘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脑袋但缺乏洞察力和没有层次思维’的先生却依然活着,而且可能有特强的繁殖力。
现代科学至今还未找到令人不死的灵丹妙药,何以独是差不多先生能成功存活于世?
也许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已变异为病毒,通过散播,感染越来越多的人。病毒强烈的僵化力使本质聪敏的人思想停滞不前,神志昏沉,虚度既漫无目的也无所期待的庸碌日子。也许他还有发白日梦的本事,但缺乏追求梦想的意志,发酸地堕入无底的借口世界以哄慰自己,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还在蔓延,慢慢侵蚀我们的社会。
当我重读这篇名著,令我惊骇的不仅是差不多先生可怜的愚昧,更糟的是旁人接受如此荒谬的存在方式,还企图自圆开脱,这种扭曲式的浪费智慧足以令人哭泣。
医生常常说准确断症是痊愈的起点,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镕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辉须凭仗自我驰骋超越。各位同学,如果你不愿被命运扣上枷锁,你必须谨记,活着是一种参与,你要勇于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敢于积极;能经得起考验,骨中有节,心中有慈,心中有爱。
你们都知道我生长在离汕大约四十五分钟车程的地方,当年为了战乱,离乡别井的时刻,我并不知道命运将会如何,我只知道在理性误区中不可能建造信念和希望;终我一生,我将毫不含糊和不变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华彩和我血肉热切之心。
我是绝不会成为差不多先生的,你们呢?谢谢大家!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1924年6月28日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
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玻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