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聆听马国福的《清淡出尘》
某夜,独坐窗前,孤寂之时,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清代学者朱锡绶在《幽梦续影》的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好诗如清风,佳句似佳茗,细细玩味,顿觉心清气爽。遂把这几句箴言发给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很快给我回了四个字“从容入世,清淡出尘。”
好个“清淡出尘”,恰似一轮窗前明月,朗朗我心;宛如一剪河堤绿柳,映辉蓬壁;就像一缕三月清风,一扫胸中烟尘。
在尘世中奔走追逐的我们,从容入世不易,清淡出尘更难。练达这样的胸襟和淡定之气,需要多少豁达啊!每天,我们在纷繁的生活中困顿着、烦恼着、矛盾着、徘徊着、计较着,越是计较烦恼越多,烦恼越多牵绊越多。不少人希望自己生命的底色有大红大紫的那份绚丽荣耀,有大富大贵的那份体面奢华。殊不知,生命这枝莲花越是涂靡艳丽,越接近凋谢零落。唯有清淡如菊的生命之花,才淡然于人生花园的角落,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一份持久的芬芳和色彩。
绚丽之色、富贵之气、理想之光,说到底是人的一种或近或远的欲望。常常觉得,生命就是一场为了终极目标而不断前行船只,远方的岛屿、路上的渡口、理想的彼岸,蕴藏着许多诱惑。人,就像一只船,我们中间,大多数人是一只被劫持的船,被自己的欲望劫持的船。我们眼里只有目标,只有彼岸,只顾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而全然忽略了船岸边弱柳扶风的闲情雅致,天空飞鸟裁减云朵的曼妙情怀,远山峰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人生的初衷一旦偏离方向,被虚荣掩饰,让浮华蒙眼,很可能我们到头来收获的是一把眼泪,一声被暗礁伤害的叹息。有时候,常常听有的人感慨自己活的很苦很累,我想,苦也罢,累也罢,都是咎由自取。因为,一个人如果顾虑太多诱惑,心境就会变得很复杂,最终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劳累。所以,我们最终的结局就孕育在生命这场无常的航行当中自己对人生所抱持的态度。
素食、独宿、默坐、读书,都是淡的;而繁华、烟云、幸福、财富、目标都是浓的。炫目诱人的东西最容易沾尘蒙灰,清淡疏朗的空间很利于出尘去灰。在沾尘蒙灰与出尘去灰之间的距离中,蕴藏着人性的许多色彩,或炫目、或平淡,我们痛苦的根源在于为了那些缤纷炫目而逾越了清淡和浓烈之间的距离。很喜欢佛家赵朴初老人的一首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我觉得赵老的这种胸怀就是一种清淡。返朴归真的一把素壶,足以领略乾坤风云,气定神闲的一杯淡茶足以让人忘世。七碗生风,一杯忘世。这是禅,是清淡,是超然。
清淡上路,心中的烟尘少了,没有过多的心机,胸怀因此变大了,一切因为放不下、得不到的物什引起的重负变轻了,步履因此轻松,心胸因此豁朗。得天独大,天马行空,我心自由,生命从容。
在自然界,千帆过尽,繁花过眼,草木山川枯荣自如,只剩下水天一色,这是大地的超然淡定;在我们的内心,千金散尽,光阴远逝,生命由薄变厚,由厚变薄,这是生命的淡定超然。
清水洗尘、淡菊养神。我们的周围,散布着许多灰尘,或物质的,或精神的。奢华升虚浮,心灵容易蒙垢;清淡滋超然,性情长久洁净。
一粥一勺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淡到极至,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让灵魂归于成熟、稳练、超然。这未尝不是活着的一种至高境界。
清淡是生命的内定力,仰仗这股超然之气,我们内心的岛屿必将是一番劲风过后碧空如洗、云白风轻的曼妙气场。就让清淡出尘成为生命最从容的姿态。
作者简介:
马国福,回族,1963年10月生于同心县。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同心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
1984年7月毕业于固原师专数学系,同年分配参加工作,曾先后任教于下马关中学、同心中学、海如女子中学,一直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并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991年起,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在海如女子中学担任过13年教务主任,2003年8月任海如女中副校长。2008年9月新聘任为同心二中副校长。 从教20多年来,他注重个人专业成长,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时刻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坚持德育重中之重地位,始终怀揣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追求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他特别关注女童教育,多年致力于同心回族女童如何“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教育研究,探究出了一些适合本地实际的做法,取得良好效果。作为世行贷款“贫困Ⅱ”项目改革女中课题组成员,参与撰写的课题报告《沟通教育与社会的桥梁——女中职业技术教育实验研究》被收入《山坳里的教育探索与实验》(蔡国英主编)一书。曾被评为银南地区“目标教学先进个人”、同心县“学科带头人”、自治区“先进个人”、1993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多次获县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有多篇教学论文获区市级奖励或交流发表。
现居江苏南通。江苏省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社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中华版权保护中心签约作家、龙源期刊网专栏作家。迄今为止发表诗歌、散文近百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诗刊》、《黄河文学》、《雨花》、《中国青年》、《散文选刊》、《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美国《侨报文摘》等国内外多家报刊转载。出版有散文集《赢自己一把》、《成功彼岸的灯火》、《给心灵取暖》等。个人简介和散文被2006年2月28日CCTV-10子午书简栏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