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演奏厅》是一部很有创意,很有想象力,很大胆,也很讲究的作品
胡平:今天开一个重要的研讨会,就是刘元举的长篇报告文学《城市·大演奏厅》的作品研讨会。今天我们会议主办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广东省作协,深圳市文联和花城出版社。
(介绍嘉宾)
我们向所有与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当前的报告文学创作中,这部作品《城市·大演奏厅》是一部很有创意,很有想象力,很大胆,也很讲究的作品,它以钢琴和建筑作为经纬,解读深圳,对深圳形象的提升和重塑,应该说收到奇效,这部作品是中国作协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重点扶持作品,也是中国作协与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推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文学创作工程签约项目,所以我们积极支持召开这个会议,这部作品当然属于主旋律,但是在主旋律创作中,它在文学性的开掘和深入把握上是比较突出的,这对于目前部分报告文学的主旋律作品把艺术放在一旁,只靠题材取胜的做法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这部作品也是很值得研讨的。下面首先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洪波同志讲话。
高洪波:谢谢。这个研讨会我们注意到有文学界以外的,比如说曾昭奋先生,比如说卞祖善先生,建筑界和音乐界,说明我们这次研讨会的性质,所以首先对刘元举这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北戴河召开一次创作基地的主任座谈会,我们把刘元举请去,讲一讲他在南方生活他的体会,说到这本书,一年之后我们看到这本书摆在我们面前。我看到以后非常高兴,向我老朋友,也是球友,对他的出版表示真诚的祝贺,这是一。
另外刚才讲到,我同意胡平同志非常简短但是很精辟的导语,我认为这需要几种知识的储备,第一对音乐钢琴的历史和钢琴史音乐史的了解,对于乐曲,包括古典的,包括莫扎特,肖邦这方面大量的了解,至少一般的作家,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五音不全,所以很佩服。
另外他对建筑学,建筑学涉及到美学,涉及到绘画,涉及很多很多建筑史,这些方面的知识很全面。所以我开玩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元举兄可以叫四跨居士,第一跨地;他是北方人写南方,一下子把你从鸭绿江那边,山海关挪到东莞东城区,写了一批东西,最后到深圳。第二北方人写南方人,水土不服,很多他克服了。第二跨行业;他一个诗人作家进入到我说的这两个领域。第三种,也是跨文体写作,你说它是报告文学也可以,但是说它是别的关于城市的一种大散文,当然暂定它是报告文学,它涉及大量的他个人的思考,好多好多,包括对琴童成长的思考等等他有很多忧虑在里面,所以我说他是跨文体写作。最后,他是一个跨时代的写作,四跨。因为他的笔触深入到了五十年代。
还有包括刘诗昆等等老一代的音乐家,到现在的,一直聚焦到我们改革开放,聚焦到深圳,深圳这个城镇的特点好像就这么几个词组,深圳一个是年轻,一个是开放,还有钢琴。我到过鼓浪屿,那个是钢琴岛,大量了不起的钢琴大师,还有好多钢琴博物馆,在那个岛上,我觉得那是作为一个人,在鼓浪屿我感受到音乐给你的震撼。但是通过这本书没有想到深圳让我也感受到了,我觉得他《城市·大演奏厅》所写的一帮演奏者是什么人,最后落实到还是这个人,落实到演奏者。比如说梁湘,还有袁庚,这是建设者的一批,还写到但昭义,写到这些人,最后还有一些具体的演奏者,像郎朗这一批,《城市·大演奏厅》有政治家,有建筑学家,有音乐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实质上一帮孩子们,他整本书全部用名曲来切割它的段落,体现了元举同志非常深厚的修养。尤其写到肖邦的时候,我感觉非常准确的。郎朗也是他写的,郎朗一成名。有的是王子,骄子,从骄子到王子等等。他专门讲到好多都是父母亲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放弃了之后,为了培养孩子,这有点孤注一掷了,但是,他这个孤注一掷有他自己的解析,而且我觉得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如果一个民族关注诗歌,关注建筑,关注音乐,这个民族将来他的修养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元举他用非常漂亮的,俏皮的,充满诗意的笔,而且他写西部也非常漂亮。我最早认识他的作品是写西部的,当时还不认识他人,当时很看好他,后来认识元举,他一系列作品表现多方面的才能,所以元举本身,他也是难得文学界的演奏家,能操各种乐器,小提琴,钢琴什么都行,不像我们作家一辈子就吃一样,他是多面手。
要想写好报告文学,我觉得除了才能,情感,拥有一种理想主义情怀之后,可能还要有非常丰厚的知识结构,还有一种,这种知识结构源于特别深入的爱,他那么爱音乐,那么爱钢琴,非常难得,像他爱乒乓球一样,有时候痴迷得一塌糊涂,他把这种爱转化成文字,辐射到我们读者心灵,所以这本书作为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