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任重道远


党务公开任重道远

  

  公开、公平、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先进性、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曾几何时,党政部门总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党务信息也是作为机密、秘密,而不向或少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也很难了解到有关党务方面的情况。但是,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日渐增强,对党务信息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中共庆祝建党89周年的前一天,中共中央11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首次在北京集体亮相,并回答中外记者就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提问,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郑重向外界展示中共推动党务公开、透明的决心,对社会公众的需求作出了积极、正面、全面的回应,向社会公众打开了了解党务信息的“大门”。

  其实,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和党务信息发布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按照中央要求,党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积极推进和开展党务信息发布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去年底,中央外宣办主任王晨表示,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将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是新闻发布工作的亮点。

  这次中共中央11个部门新闻发言人的集体亮相,实际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开明、开放的姿态,也体现了已有89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愈发自信与成熟。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是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对于地方各级党委借鉴效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各界注意到,此次公布的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在所在部门的职级较高,且长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资历较深,经验丰富。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表示,“这表明中共中央是很诚恳、坦然、郑重、负责地来推动这项工作,而不是敷衍、应付媒体、做表面文章。”他说,新闻发言人的级别高,决定了其讲话的权威性,而熟悉相关领域工作,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发布信息,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题中之意。

  近年来,中共党务公开就一直不断出现新气象。执掌反腐大权的中纪委在所有中共中央党务部门中首次敞开大门,邀请海外记者走进办公地参观;中宣部历史上首次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作为中共党内最权威文献机构的中央文献研究室,首次开通官方网站;中组部首次在部机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特殊党费使用情况……这次中央11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首次在北京集体亮相,既是对近年来党务公开、党务信息发布工作的一次集体检阅,更是向社会公众作出的一个集体宣誓,必将引领和推进此项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最佳的醒脑药。推进党务公开,接受民众监督,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其现实效果就是加强党和人民之间的沟通,增强社会凝聚力,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表明,越是得到监督,党就愈健康,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愈增进。

  讲实话、道实情,才能产生效果、赢得共鸣。党务公开、党务信息发布,切忌走过场、玩形式。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次中央部门的11位新闻发言人挨个“自报家门”,介绍了各自部门的职能,以及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的情况,看得出准备十分充分,不应付。不过,每位发言人的讲话都很短,最长不过3分钟,内容以数据为主、逻辑清晰,没有空话、大话,让人听得懂、听得进。发布会上,多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还回答了国内外媒体关心的问题。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和中央党校的新闻发言人分别就“建筑领域腐败”、“党员的入党动机”、“县委书记到中央党校培训”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和说明。整个发布会,始终营造了一种务实、亲民、高效的氛围,倡导了短、新、实的文风、会风、话风。

  党务公开,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推进党务公开不能指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包括新闻发布制度在内的各种举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新设立的新闻发言人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同时,中共的新闻发布制度应尽量定期化、机制化,除允许记者参加外,可以吸收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参与,让新闻发布会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互动的平台、联结的纽带。毫无疑问,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展现公开透明的姿态,对党务公开、党务信息发布是一种推进和促动。正如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在答记者问环节,面对近两天中央党校连续密集的媒体开放,英国卫报记者提出“为什么突然向媒体开放中央党校,有何特别原因?”的质疑时坦言,之所以让大家觉得特别是因为目前党政部门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我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务工作无可隐瞒,我们愿意和世界上所有愿意和我们交往的朋友交往。以后党政部门向媒体开放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记者采访这些部门困难的局面也会逐步改变,今后各位就不会感到特别了。

  党务公开,门已打开,路还很远。但是,有了中央部门的率先垂范,我们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党务公开任重道远。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