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发布的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从专业大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是工学(90.2%),最低的是法学(82.3%)。失业量较大的专业动画、法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等就业率持续走低,成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就业率持续走高,且薪资走高,为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解读这份报告中不难发现,就业红牌警告的专业中不乏几年前甚至今天仍旧热门的专业。热门与考生扎堆往往相伴而生,所以报考热门专业要做好就业时竞争对手数量惊人的心理准备。小王2002年高分考入省内一所知名高校法学专业,而到找工作时才发现,就业市场上法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庞大。无奈中,小王只好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
再冷的专业也有就业好的学生,再热的专业也会有失业的学生。”一位老师认为,与其一味扎堆到所谓的热门专业,不如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内争当“鸡头”,获得更好的发挥空间。
继续深造,不妨从基础学科起步
在众多的“冷门”专业中,基础学科是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会考虑的领域。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却发现,不少高学历人才表示,他们的基础学科出身给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济南一国家直属机关工作的医学博士王先生,本科阶段读的是基础学科化学。在他看来,4年的化学学习经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实验操作水平,复合型的学习背景更为硕博阶段的学习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思路。
“本科阶段数学专业的学习使我分析问题的思路更严密。”在上海一家投资公司做股权投资的林云汉告诉记者。林云汉本科学习应用数学,研究生主攻数量经济。即便现在从事的工作跟数学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他认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在逻辑思维的养成上大有裨益。
基础学科的学习固然优势多多,但并非人人适合。“基础学科主要是为个人进一步研究深造搭建平台。相对应用学科,基础学科的本科生就业仍存在一些劣势。所以考生在选择时最好能对自己的将来有明确的规划。”中国石油大学招生办杨红军老师建议。
热专业也需要冷思考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