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毛泽东不当大元帅
一看到社会上的一些官员们为夺“官权”明枪暗箭、锤刀相加的残暴现象时,不得不使人想起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一个故事。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参照苏联授予斯大林大元帅军衔的做法,我国也准备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已经拿出了授衔意见,大元帅的肩章、礼服业已赶制出来了。但令大家意外的是,毛泽东却坚辞不受。当时,毛泽东摆了摆手说:“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毛泽东率先垂范,自然是带了一个好头。在他的影响和倡议下,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表示不参加元帅军衔的评定。
这些领袖们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正是因为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品格。老一辈革命家“不搞特殊化”原则是他们留给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作为后人,应该懂得珍惜,懂得维护,而不是以“补偿”的形式再去违背。一些干部的腐败,起初并不见得他们是如何的不好,而恰恰是经不住恭维和诱惑,自我解除了警惕和武装,因而也就不自觉地被打倒了,实际上根本上还是自己把自己打倒了,怪不得别人。
社会上某些人把职位、权力看得很重,工作上不思进取,职位上却总想步步登高,还美其名曰“人往高处走”。一个领导位置出现空缺时,往往数人活动,找关系,托人说情,软磨硬要。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生命靠运动,当官靠活动”。近几年来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段子,什么“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了当牛做马的,逼走了心猿意马的”等等,把“跑官要官”描述得淋漓尽致。向组织伸手要职位,实现不了,则闹情绪,撂挑子,混日子,更为严重是向组织“示威”,贪污腐败,“五毒”均沾,还沾沾有词“都是因为组织不关心”。
“劣质的领导比战争和瘟疫更可怕。在当今充满竟争的社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把少一点“名利”,多一点“淡泊”作为一种操守,一种立身做人之道,尽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实际上这样做,对其成长进步,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好工作,都会大有益处。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应该成为我们世代相传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