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号称中国史上最严厉调控房地产政策已初见成效,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政策调控不会放松,但对重拳调控能持续多久的质疑声却未曾停止.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速已放缓,但下一个支撑会在哪?尤其是在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分之一,而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主力的时候.
中国一边调控商品住房,另一边则加快开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理由之一即为缓解商品房投资减少带来经济下降的风险.
此外,作为本轮调控重要内容之一的78家央企被要求退出房地产领域,但却迟迟没有时间表,而16家保留房地产主业的央企却在三个月斥300亿元人民币神速抄底圈地,一进一退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
"(调控)政策一旦放松,房价会强力反弹,调控政策毁于一旦,政府也会失信于民."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上周五参加一论坛时称.
他表示,调控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当前观望气息很浓,因此调控政策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一定要完成.
为遏抑高房价,中国政府已自4月中旬祭出连环拳调控楼市,包括收紧首套和二套房贷款,银行可根据状况,暂停第三套住房贷款,限制异地炒房等.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环比下降0.1%,为2009年2月来首次环比出现下滑.
**房地调控不会令经济二次探底?**
作为中国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周一报导称,楼市调控初显成效,调控政策不会松动,使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保障房建设将对冲商品房投资缺口.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则表示,房地产调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短期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来自券商和专家们也普遍认为,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可以避免因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弥补商品房投资可能下降的风险.
中信证券最新的报告就称,今年保障房建设的力度非常之大,虽然预计在今年全年地产投资中只占10%左右,但由于其增速很高(预计今年全国保障房建设的投资增在在120-160%).对缓解地产投资下滑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
姜伟新也称,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中央已经下达600多亿资金,各城市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他表示,一些地方对于调控的执行力还有待加强.国务院批准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的试点,已经确定了北京28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住建部已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制定了具体的试点办法,包括具体的贷款办法,住建部要从8月10日起对各地开工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
不过,一位不具名的前政府高层就称,房地产调控对今年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明年可能会比较难过."因为建保障房需要地方政府拿钱,中央的钱能兑现,地方政府的钱如何保证?"
他坦称,目前的调控政策不宜放松,但更应在制度配套和完善上加大力度,否则调控很难持续.一旦伤害到实体经济,调控可能就功亏一篑.
**亟需完善的制度**
尽管房价暴涨暴跌对经济的伤害显而易见,此轮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为目的调控政策虽初见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尽快出台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并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也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称,"任何形式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都以抑制地产泡沫、防止对经济波动带来过大冲击为目标,从而避免泡沫崩溃引发的经济震荡,至少以不伤害经济为底线.地产调控本身是要减少而不是增加经济波动."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亦撰文称,目前中国房市的矛盾焦点集中表现在房价上,但是背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国房市到底应选择什麽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的问题.通过制度的完善,今後应做到政府对房市的管理,不应该也不会再去盯着某一时期的房价水平.
他认为,对中国房市应坚持消费品为主导的发展方向.下一步重点要把握好调控的策略与节奏,应准备花两年左右的时间予以解决,不能太急.太急可能会给整个宏观调控造成被动.同时,对于民间过多的闲资,应尽快地开各种"正门"予以引导,不能因为民间闲资过多而纵容放大资产市场的操作.
他建议,鉴于房产税(物业税)整体方案出台的时间可能较慢,为了真正遏制住炒房行为,不如调高交易所得税率.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当前银行既要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又要继续支持住房建设贷款.信贷规模保持季度、年度发放的稳定.同时,政府应创造条件开辟多融资渠道。
保障性住房或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