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下水道建设问题考验城市的胸襟、气派和宽容 人类“下水道”建设考验社会的包容、博大和文明


城市下水道建设问题考验城市的胸襟、气派和宽容

人类“下水道”建设考验社会的包容、博大和文明

 

 

2010719清晨和上午的交通瘫痪几乎是郑州有城市历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而其根源就在于一场持续了一夜的大雨。所以,当我清晨起来离开位于东郊的住所而前往西郊的裕达国贸去开会的路上,从未来路到省委门口那么一段路程,已经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虽然广大司机们的素质已经很高,绝少听到几年前没有禁鸣时的此起彼伏的、心情不耐烦的喇叭、汽笛的声音,但是看着一个个开车人焦躁地纷纷从车窗探出头来远望远处的长龙的眼神以及个别司机索性关掉发动机而在路上来回度步的动作来看,大家的心情似乎是焦急、难受而无奈着,

而我那,在那一刻感觉人原来都是这么可笑而无奈,索性在车上打开书籍,看我的《山海经》去……那一刻我领悟了,学习型中国就是需要我这种精神才能塑造出来!哈哈,不是吗?趁机读书,不就是建设学习型中国的具体实践吗?

 

但是,会议还是要开的,那面上海豫商商会常务副会长兼购丰商业总裁张丰收,以及豫商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靳军、家乐福超市连锁的著名经营专家于彬彬等的电话打来催促我赶紧绕道要么去北环、西环走可以快速到达会场……于是就转道,感觉可能能避开大石桥下的积水而经过文化路、黄河路、沙口路、嵩山路等快速到达,哪里知道,到沙口路时间又发现果品市场那面的桥下已经爬窝了好几辆小车,只有底盘高的大越野或者卡车似乎才能涉水经过,而且沙口路西头已经市政准备封闭了……咱不是富人,也心疼自己的“小马驹”,于是折回沙口路,想从到河南医科大学立交再去,那知道又被堵塞在车流里面,半个小时挪动了大约10米左右…眼看一辆辆汽车司机纷纷掉头而前面似乎还无法前进半步,索性就沿沙口路折头向北,到农业路、嵩山北路……

折腾下来,到裕达国贸去会议室的时间是1118分,短短10公里左右的路程,几乎三个半小时才赶到…

 

这就是雨水考验的郑州,这就是今天的郑州交通,这就是郑州。而这个郑州的现状,使我不由得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市下水道问题:

 

记得小时间(大约上高中时间?具体记忆不清楚了)看法国的一个什么电影,是雨果的悲惨世界?还是什么?我似乎忘记了那一个老电影的名字,反正大约故事是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故事,里面有一个镜头就是很多人跑到下水道里面躲避开被追杀,那下水道高的能够行船(当然,恶臭是下水道的特色,似乎所有下水道都是污垢遍地而令人掩鼻),那一刻,我感觉震惊:怎么法国巴黎修建如此宽大、宽敞、宽阔的下水道?这些法国人怎么想的?为什么能够修建出如此壮观的下水道?我们中国的哪一个城市有如此好、如此宽阔、如此雄伟、如此气派、如此正规的下水道?……

 

到现在为止,我几乎走遍了中国每一个城市,然而现实是令我失望的,因为我没有听说、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中国城市有如此宽阔、宽大而能行船的下水道……而我们耳闻目睹的倒是很多城市下水道狭窄、浅陋,甚至因为狭窄、浅陋而发生“下水道”吃人,比如淹死人、熏死人的故事。

那么,东西方文化、文明的差异似乎就在这下水道里面。

 

 

是呀,似乎中国人是没有如此宽阔、如此雄伟、如此气派、如此正规的下水道的,这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中国人心理里面是不容忍下水道的,这似乎从中国现存所有城市的规划、布局、格局等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而且中国人一贯爱好“面子”和经常大兴“面子工程“,那么“里子”工程自然鲜有大规模投资者,毕竟面子重要呀……这是我自身体悟多年加上我大学时的恩师之一的社会学研究专家马云亭老师的教导而体悟到的,虽然不一定全对,但也不可能全错……而这就是郑州人、中原人乃至中国人普遍的、基础的民族心理的潜在的、本原的内核和精神……一句话,郑州人、中原人乃至中国人当前流行的主导文化是不具备包容性、宽阔性、足够气派、足够胸襟的,或曰正视垃圾的严肃性、正视恶的真实性,而这正是中国城市包括郑州、洛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乃至中国每一个城市都缺乏“如此好、如此宽阔、如此雄伟、如此气派、如此正规的下水道”的根本原因所在。

 

郑州大学的马云亭老师是社会学研究专家,在我上大学期间我们同学们都知道马云亭教授似乎偏好研究社会心理,尤其是经常研究妓女的社会心理,同学们知道他似乎经常爱去女子劳教所等地方去讲课、调研,甚至与管教干警一起来对妓女(性工作者)来进行劝服和心理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他不是一个老学究,而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学者,他对于妓女这个社会的底层挣扎着充满了“可怜”和同情以及欲救而无力的挣扎感,他说:“都一样是人,这些姑娘为什么沦落为人人看不起的性工作者那?她们自己不知道那丢人?不,她们都知道,她们几乎很少人敢于在父母亲人面前明目张胆承认自己在干的工作,但是她们确实没有更好的谋生之道而她们自己又需要钱。。。在一定程度上,她们就是社会的下水道,因为她们存在,中国城乡几乎流氓、强奸很少再发生,她们净化了社会而使社会本身的肮脏有了去处”,他给我们讲社会学的时间,他曾经讲的一句话就是“假设宫殿没有下水道,那么富丽堂皇的宫殿也必将被粪便充满”,这句话从1990年我从马老师处听得以后,至今不忘,而清晰印象在我脑海里面……

 

是呀,郑州的城市,因为我们城市的设计者并没有宽阔的胸怀,或者只想干净的表面而不想到垃圾的处理,那么自然我们的城市就缺乏宽阔的下水道和排泄管道,那么,在平时,我们看到的是灯花华丽、是富丽堂皇、是人间仙景,是真理和正义、是美好和妖娆……等等一切美好词语所代表的东西充斥人间、充斥城市、充斥社会,但是因为这并非是真的、并非是完全的社会(因为社会必然存在垃圾需要排泄,社会必然存在假、丑、恶等社会垃圾需要引导,社会必然存在“坏人”需要被导入管理通道、社会必然存在愤怒、自私、便执、贪婪、愚昧、落后需要被包容或被感化或被教育),那么,因为不能正视,自然缺乏正确的解决办法,那么一旦到出现天气变化、雨水冲击或者其他突发性问题,我们只能享受的就是“焦躁、悲哀、叹息、生气、郁闷、无奈、无助、束手无策……”之类的生活了,浪费自然在所难免,拥挤堵塞自然难免、无法前行而南辕北辙地瞎折腾、耽误整个社会运营效率就只能是现实的选择了……因为在那个因为下水道堵塞而没法动弹的“大局”里面,似乎只能顺应这个大局而无法脱身,不是吗?否则,难道你要汽车可以飞起来而在空中行走吗?似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实现呀

 

城市下水道建设问题考验城市的胸襟、气派和宽容。实际上,郑州的历届城市建设者都是缺乏气派的:街道浅浅窄窄、道路修修补补、路沟一边边被挖……出现这些问题,造成来回拆迁而灭失一个个使用寿命不到的建筑,这一切的背后,首先在于郑州相对一次到位的规划气魄、建设气魄,于是造成整个社会财富的浪费和损失,至于造成交通瘫痪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修修补补规划建设必然的恶果。而这个恶果,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现在在位者的责任,是整个城市历来各届最高决策机构缺乏城市的胸襟、气派和宽容的结果。

 

想想看,假设郑州早日知道自己是一个亿人的省会、是一个亿人的“首都”,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郑州必然会成为1000-2000万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很多国家中心城市都是这样,墨西哥城甚至一城装进本国一半国民),那么早日按此规划并逐步实施自己的城市规划战略,包括下水道规划战略,那么,郑州就不至于出现“郑州郑州,天天挖沟”而被全国非议却自命不凡地原谅自己的短见着、瞎折腾着……

 

那么,对于社会那?假设我们的社会是包容、博大和文明的,那么,我们必然正视人性的本善与本恶不可偏废的,那么我们自然会不那么相信官贵者的个人人品是多么崇高伟大,我们也不相信卑贱者的人品就那么没有高尚,于是我们就可以建设既有正愿境激励,也有负愿境引导的真正和谐美好的社会,那么这样的社会才是“本真、本善、本美”的社会而不是伪善、伪美的社会,那么大同社会才有可能到来

 

如此说来,无论城市还是社会,那么正视垃圾的存在、并主动地、积极地、有引导地建设垃圾的排泄通道似乎是文明发展的势在必行这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