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学习,赶不上比尔·盖茨


写稿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多次提醒那些想向我靠拢的人:有一线希望,也别以此为职业。编辑在那里死等你的稿子,等不到你的稿子,报纸就开天窗了,你急不急?而你的大脑在关键时候突然卡壳,无论如何挤不出一点东西,那种感觉真的比难产还要难受许多倍!

但我必须承认,权衡再三,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发现,除了能写点东西以外,我真的别无长处。其实,写东西并不可怕,但你必须喜欢才行,另外,平时多注意学习、提高就可以了。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我就开始给报纸写稿,那个时候收到几块钱的稿费高兴得像中了六合彩。现在想来,如果没有竞争,可能我也坚持不到今天。当时我们单位有一位同事,也是一位写作高手,我们的主攻方向都是国际稿。我们谁也不服谁,你写得好,我一定要写得比你更好。向你约稿的报社多,向我约稿的报社必须更多。

这有点像自行车追逐大赛,到最后不仅都闯出一片天,由于私下互相学习,最后连写作风格都越来越像。拿过一份报纸,我不用看署名,只读几句,就可以判断出这文章是不是他写的。

让我颇有些得意的是,在很多方面,我都能领先一步。比如,我最先学会了五笔,一晚上可以敲出几千字的文章来。后来我的表现越来越好,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他有些想不明白,直到半年后才终于揭开谜团:原来我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批网民。网络像大海,我有用不完的素材,而他只靠几本外文报刊,当然无法与我抗衡。当然了,他上网后,我们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后来,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写国际稿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有意识地向专业稿过渡,甚至重点写一些当时最热的IT方面的分析文章。等他意识到国际稿的好日子已经结束时,我写IT稿、科技稿、军事稿早已轻车熟路了。

两年前,我的这位同事、好朋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因为种种原因,基本上放弃了写稿。前几天,我们很难得地聚在一起喝茶,他对我说:虽然咱们不再是竞争对手了,但我还是很关注你的动向,我有一事不明,你怎么摇身一变,成为科技名博了呢?”

我笑着说:“‘名’博算不上,但写科技类的文章确实没有任何问题。”我继续跟他开玩笑:“鉴于你已经甘败下风,今天我就向你透露一下这其中的秘密。写这类文章也没有其他技巧,虚心地做个学生,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就是了。”

我说的是实话。IT不是我的专业,但这没有关系,比尔·盖茨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编程啊。现在博客、微博中高手多的很,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不难。我博客里关注的人,我的好友和友情链接,都不是随意加的,加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他们学习。正所谓“有菜就往篮子里挖”。前几天,英特尔在新浪微博上新开通了一个IT 谈生意(http://t.sina.com.cn/itisbiz)的微博,我立即予以“关注”,把它收进了我的“篮子”里,因为我发现,这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这个微博上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三个形象大使@智能小i@生意精 @IT 小睿,我和可以随时随地和他们探讨生意经,探讨智能IT解决方案,随时掌握IT技术、产品及市场最新动态。这样的“老师”多了,学习的机会多了,写起这方面的稿子来自然就收放自如了。

摄影也是如此,我原来对摄影一窍不通,但自从在网上认识了广顺园主、亦诺等摄影高手,经常向他们学习,现在虽然仍然称不上高手,但自我感觉进步非常明显。其实,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工作,没有什么捷径,认认真真地学习,认真真真地总结提高,假日时候,你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