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如何从高碳走向低碳?


  

      一直以来,建材产业都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面对重重压力,身处低碳发展浪潮中的建材行业该如何突破困境,如何加快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环保、低碳少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月13日,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题,致力于“绿色建材”新产品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的“2010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建材贸易博览会”在京拉开帷幕。博览会上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建材工业低碳节能成果;探讨社会关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发展的热点议题。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低碳建材进行到底

  主持人:建材产业该如何走向低碳之路?

  曾 雁:低碳建材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追求绿色GDP的建材产业发展模式。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建材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制定出台多项调控政策,鼓励建材行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王肇嘉:毫无疑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建材产业也必须走一条低碳发展之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的实施,北京建材总院作为金隅集团的科技型企业、作为金隅技术中心的研发总部,紧密结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围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低碳建筑、绿色建材等都市循环经济的关键成套技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水平位居国内同行前列。作为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北京建材总院紧密结合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倾力打造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金隅科技。在致力于低碳建材研发的同时,推动集团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金隅集团的建材制造业走在行业技术前沿,引领建材行业时尚。

  主持人: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对发展低碳建材有什么重要意义?

  曾 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的环保、低碳与循环经济下,我国优秀的建材企业开发研制用工业废弃物制造出具有高质量的建材产品。例如,已被国家大剧院选用的宝贵石艺,就是利用工业废弃材料制造出来的,将生产者的艺术构思与保温节能高新技术相融合;以农作物秸秆和废旧塑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木塑环保新材料,以其吸水率低、防霉耐酸碱以及外观、手感与天然木材相似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具、家装、建筑、园林景观等各个领域。

  王肇嘉: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一条“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北京建材总院一直致力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例如,我们通过“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形成了由上游产品建筑石膏粉,下游产品水泥调凝剂、粉刷石膏、石膏砌块等构成的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链。该项目实施后,通过脱硫石膏对天然石膏的替代,脱硫石膏用量达到31万吨,相当于消纳二氧化硫10万吨,少开采天然石膏31万吨。其中北京地区脱硫石膏消纳量15.6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5万吨。仅2008年就节约资金2319.45万元。

  低碳经济,让建材搭上低碳顺风车

  主持人:金隅集团作为传统工业企业,如何发展低碳建材,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王肇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金隅集团水泥企业走出了一条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有机结合的道路。具体来讲,就是利用水泥窑炉的高温特性,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垃圾焚烧飞灰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及综合利用,从而赋予传统的水泥企业以“城市净化器”的功能。当然,这其中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金隅技术中心就承担了科技支撑的角色。例如,金隅技术中心研发总部北京建材总院从2004年起开始着手研究开发垃圾飞灰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集团在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建设了1条年处理能力为600吨以上的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中试线。

  2009年9月,该项目中的课题“焚烧飞灰制备水泥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北京市科委主持的验收。该课题的完成,是北京建材总院在环保领域科技开发的又一个突破,该项目申报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2010年,金隅集团已在北京琉璃河水泥厂建设1条年处置3万吨的垃圾飞灰生产线,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实现收入超过千万元。

  绿色建筑材料的问世,将低碳建材变成现实

  主持人:是不是低碳建材越来越受青睐?

  曾 雁:随着国家环保体制的日益完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涉及身体健康的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节能、健康”家装概念已深入人心。

  王肈嘉:在建筑建材方面,产品的性能与健康指数成为消费者密切关注的话题,节能、环保、舒适的建材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他们建筑、家装时的首选。北京建材总院极为重视绿色新型建材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北京建材总院在北京房山区窦店,有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工业园区——金隅科技产业园,建有占地1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及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基地,生产的绿色低碳建材产品满足了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要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好评。

  主持人:市场上,有哪些环保和低碳的新型建材产品?

  曾 雁:节能建材产品目前在市场中也在逐渐增多,比如,绿色环保涂料、节能节水卫浴产品、环保石材、环保外墙砖等。

  王肇嘉:金隅集团也有许多符合低碳和节能的建材产品,产品涉及建筑围护结构、墙体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卫浴器件、家具家装等。作为金隅技术中心研发总部的北京建材总院,先后研发了绿色环保干混砂浆、抗菌剂、环保涂料等多个系列绿色低碳建材产品。以干混砂浆为例,如保温砂浆配套产品、高性能瓷砖粘合剂、加气混凝土专用粘接砂浆、砌筑抹灰砂浆、地坪砂浆、灌浆料等产品都成功实现了产业化,产品先后被认定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康居工程推荐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政府采购指定产品、预拌砂浆与墙体保温行业十大民族品牌、获得节能产品认证、清洁化生产企业认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采用国际标准产品等殊荣。

  主持人:低碳建材产品有哪些优势?

  曾 雁:建筑低碳化将是未来安居生活追求的重要目标,新型、绿色、低碳、环保和智能建材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无疑将会改变行业高耗能、低效率的现状。

  王肇嘉:低碳、绿色建材的优点是很多的。以北京建材总院成功开发的墙体保温材料体系为例,其具有明显的建筑节能特点。运用该体系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后,夏季室内温度由改造前的30℃ 降低到27℃,居住舒适度明显提高,外墙的传热系数K值由原来的1.26降低到了0.6,达到65%节能设计标准,采暖煤耗在原有基础上降低15— 20%。

  科技创新,推动建材产业从高碳走向低碳

  主持人:发展低碳建材,科技创新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曾 雁:建材产品也是建筑能耗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建筑节能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新型节能建材的使用,新材料很有可能将取代传统材料。要发展低碳建材、低碳建筑,科技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肈嘉:作为北京建材行业第一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北京金隅集团积极探索和倾力打造具有金隅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科技金隅”、“绿色金隅”、“低碳金隅”的发展理念。金隅科技在不断开拓新领域,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积极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建材产品的同时,也发挥了推动集团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科技引领作用。

   延伸阅读

  围绕绿色低碳建材打造国家级技术中心

  北京建材总院作为我国建材行业实力较为雄厚的研究开发机构和行业科技自主创新基地,始终围绕绿色、环保、低碳建材打造国家级技术中心。集团以北京建材总院和北京建都设计院为核心,建立起"1+7"的运行模式,即一个研发总部和水泥与七个研发分中心。一个研发总部是指北京建材总院,主要从事集团核心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和应用基础类研究和技术孵化,承担国家和北京市下达的重大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等工作;七个分中心是指分别设立在金隅下属重点企业的水泥与混凝土、环保节能、耐火材料、建筑设计、家具设计及研发、墙体材料及体系、矿棉吸声板七个研发分中心,具体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等任务。近几年来,重点加强了建筑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新型节能房屋及环保建材等的研发力度,为集团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

  巩固金隅集团在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耐火材料、陶瓷卫浴、家具木业等优势领域的行业地位,重点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研发具有金隅特色的住宅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及利用、污泥处置及利用、节能、节水技术及相关产品,使环保、绿色低碳建材成为集团的产业特色。另外,产学研合作和协会协作全面联动。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水泥与混凝土制品研究院等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开发协作关系。

  2009年,北京建材总院荣获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个领域牌匾,这标志着总院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新材料和能源环保领域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同。2010年,北京建材总院“综合利用固废制备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建立开放、高效、共享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绿色建材公益研发服务平台和研发基地,既解除北京地区固体废弃物巨大的环境压力、安全压力与社会压力,又突破北京地区建材行业的资源困境、环保困境、技术创新困境与技术服务困境,提升北京地区绿色建材制造业的整体综合竞争力,并且成为政府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公共服务职能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