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陶宏开“被教授”承担责任?
杨于泽
紧跟着唐骏卷入“学历门”的“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近日公开回应社会对他学历、职称的质疑,坦承自己没完成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的“深造”,不是教授,也不具备担任教授的资格,教授的名头是华中师范大学校方给的(7月26日《IT时报》)。
问题就来了,陶宏开不具备担任教授的资格,那他多年来以特聘教授名义表达的专业观点、所从事专业活动还算不算数?从2002年开始,陶宏开以“网瘾”专家名义,举办了80场讲座,与200家媒体互动,使“网瘾”几乎成为“科学定论”,甚至影响到政府政策。一旦陶宏开不配教授的头衔,算不上学科专家,他的那套“说法”岂不是要倒掉?
这几年,陶宏开在国内大红大紫,粉丝很多。人们崇拜他,其实是崇拜他的专业权威性,以为他掌握着科学真理。陶宏开的公开简历是这样说的:美籍华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对如此“权威”的专家,老百姓自然相信他的理论,乐于接受他的指导。
关于陶宏开的学历,过去的介绍说,陶宏开拥有华中师范大学史学硕士学位,并赴密西根大学计算机专业深造。这种说法,给人陶宏开是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印象,使其具备了“网瘾”专家的专业基础。但陶宏开现在承认,他曾在密西根大学学习计算机本科课程,但后来放弃了,定居美国后,从事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等,并无任何学术经历可言。
一位在美从事进出口贸易、房地产业的美籍华裔人士,却被国内聘为特聘教授。很多人会觉得,美国助教到中国当教授,到美国“深造”过的陶宏开当上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也不稀奇。但这一特聘不打紧,陶宏开在国内掀起了有关“网瘾”的争议,并以特聘教授的权威性引导着一般人的认知。且不说其观点是对是错,人们被一名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专家”误导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根据陶宏开的说法,他与华中师大校长马敏是师兄弟关系,正是马校长“力邀他重回母校”,然后华中师大给他颁发了外国专家证,聘他为教育学方面的特聘教授。
大学一直在要求办学自主权,其中包括人事自主权。马校长大概是有点人事自主权的,但他用这权力干了什么?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的专家不缺,但马校长力邀的是自己的师兄弟。对于陶宏开的史学研究能力,马校应该知根知底,看来是不入他的法眼。于是聘他做教育学方面的教授,为什么为样聘任,外人不得而知。
现在人们反对“唯学历论”,但在专业学科领域,不讲专业门槛也不行。陶宏开既然在美从事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等,他的特长应该在商业领域,而不是教学与科研。他之担任大学特聘教授,是“被教授”、“被专家”,得益于师兄弟的提携之恩。担任大学校长的师兄弟滥用了手中权力,任用了私人,害了师兄弟,也害了中国学术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