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可能谁也没有会想到,那个温顺可爱的“企鹅仔”其实是个掠食成性的山寨大王,山寨不仅是它的起家法宝,而且是它四处攻城掠地的“秘密武器”,山寨对手,进而超越对手,最终挤垮、打败对手,更显示出其老谋深算的“奸刁”和弱肉强食的“残忍”。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从模仿ICQ推出第一款产品OICQ开始,到模仿新浪建起门户网站,从学联众开发平台,到跟着盛大引进国外网友,即时通讯、门户、游戏、电子商务、搜索等等,其所涉产品几乎无一不是山寨货,何以所到之处非但不会遇到激烈抵制,反而有对手主动向腾讯俯首称臣?
进入门槛低,谁都可以做;没有知识产权的限制,拿来稍作包装就成了“应用创新”,使得“企鹅仔”不费吹灰之力,就“开发”出自己的“个性产品”,超强的QQ人气又赋予了它其他业主无可比拟的推广优势,产品的差异性极小,广大用户几乎不用犹豫就会“倒戈”进入腾讯阵营。在这种态势下,低下身段,寻求与腾讯的合作或许只能是最理想的出路。
有人说,“企鹅仔”肆无忌惮的山寨行为,扼杀了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热情,扮演着终结者的角色,其实未必完全如此。好不容易开发出一个新产品,市场刚刚培育成熟就被“企鹅仔”叼走,委实让一些小企业备受困扰,“狗日的”的粗鲁诅咒,其咬牙切齿之恨溢于言表。然而,为了生存发展,它们只能霸王硬上弓,不断开发、创新,否则,在互联网业就难有立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腾讯的无所不山寨的“搅局”如饿狼进入羊群,反而让互联网企业平添了创新的压力,刺激了创新的动力。
“企鹅仔”疯狂山寨、屡试不爽,无疑警示我们,在互联网这个畅通无阻的特殊行业里,要想有所建树,做大做强,就要尽可能做别人很难模仿的不可替代产品,不然就只能替它人做嫁衣,空忙一场。深受腾讯山寨之害的鲍岳桥离开江河日下的联众后,表示绝对不碰游戏,只做腾讯不会做、不能做的项目,已经投资的医疗器械和数据存储项目都跟腾讯毫无关联,无疑是相当明智的。
当然,从“企鹅仔”紧盯市场,一旦有成熟的新产品面世,就迫不及待地拿来“应用”,我们更可以看出一个互联网业超大、综合型服务企业的危机感,如果某个方面的服务跟不上,就很容易让别人超越,从而面临被用户抛弃的危险。因而它必须不断地亦步亦趋、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能成为技术层面的领跑者,但断不能成为市场层面的落伍者,否则无人匹敌的地位就会动摇,自己终结自己的辉煌,这一点显然值得一些大型成长、成熟型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