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下载:进退两难是非地


  国家版权局要严厉打击网络提供电影、音乐、软件和教科书下载的非法经营行为,对于国内的网民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果然,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各大论坛一片吵嚷之声。

  这里不说其它,只说电影和音乐下载,之所以说它是个是非之地,是因为其中的纠纷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打击电影和音乐非法下载,目的当然是维护合法版权,这一点无可非议。再说了,人家欧美日等国家一直咬着我们的知识产权尾巴不松,一再要求中国政府严厉制裁盗版行为,自然也包括网络侵权。美国电影协会甚至直接向国家版权局投诉,指控北京在线九州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影片的在线放映和下载,结果九州信息被处以罚款9万元的行政处罚。中国加入世贸,政府不能不守国际规则,所以,打击非法下载也是明正言顺。版权局不管便罢,一查就查出了一连串的违规网站,其中大多是人家国际版权组织举报的。

  下载侵权方兴未艾,版权局不行动,也没法撒手了。问题在于,一涉及到网络,事情就复杂起来了。复杂就复杂在,技术的进步,给盗版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工具和环境。互联网、宽带以及BT的普及,为网络下载提供了自由空间,对于那些技术高手来说,只要网上有影片和音乐,他们就有办法弄到自己的硬盘上,灭了BT,还有P2P、FTP,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好的下载工具。互联网的基本属性就是共享,为实现共享而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也将层出不穷,由此可以预料,互联网与版权所有者的冲突永远是不可避免的。

  版权局要打击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法下载,那么,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下载是不是合法的?或者是不在被打击之列?比如,许许多多只为分享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种子手纯粹是贡献,而且为他人留种从来不计报酬,不惜付出!

  其实,下载的营利模式比较多。像BOXUP实行会员制,以美金、利用信用卡等支付手段收费,大规模传播侵权盗版歌曲,必在严打之列。但是,许多网站提供电影和音乐下载,不是直接收费,而是间接营利,所谓免费下载,目的是增加流量,吸引在线广告,从而间接营利。如果只打击前者而放任后者,明显有失公正。

  最典型的是搜索引擎运营商,既不向版权所有者支付许可费,也不向用户收取服务费,对互联网上的文字、照片、视频进行索引,有的还直接提供MP3免费下载。Google和百度均因涉嫌侵权而遭到指控。

  在互联网用户眼里,Google和百度则是功德无量,由于他们的贡献,包括笔者在内的数以亿计的网民才得以享受到用之不竭的免费资源。与此同时,这些网民也在为互联网贡献着取之不尽的原创内容。从用户的角度说,买了电脑,装了宽带,每月都要交费,自然想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回报。为此,许多网友在论坛里大发牢骚,很多电影无法引进,根本就与版权无关,所以只能从网上下载。如果不准下载,买电脑有啥用呢,只玩windows吗?PC硬件行业也就一起玩完了!宽带还有多少用处呢?电信运营商也不用大力普及宽带了。这些牢骚虽然过于偏激,但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打击非法下载,最高兴的是卖盗版光盘的,有的说,“俺举双手欢迎啊,俺是卖盗版DVD的,就指着这个活命的”。这真是一个意外的讽刺。看来,打击非法下载,还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盗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