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报批制度难挡垄断企业加薪冲动
已经数易其稿的《工资条例》最终有望确定职工工资增长与当地CPI挂钩。目前该条例草案已经完成,并将于近日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政府将定期出台工资指导线,对工资水平进行宏观指导调控,垄断行业加薪须报批并公布。(28日第一财经日报)
http://news.163.com/10/0728/06/6CLJE7JI0001124J.html
《工资条例》在公众的翘首以待中渐行渐近,从目前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也不乏亮点,但对垄断企业只规定加薪须报批并公布,显然不足以抑制其随意性的涨薪冲动。
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之间工资过于悬殊,是当下收入分配不公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立法上没有可操作的量化标准,并赋予相应的强制力,就很难将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水平降下来,在民营企业涨薪动力明显不足的语境下,新《工资条例》缩小收入差距的初衷自然就难以达到。
回顾金融危机发生初期,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部门都曾出台规定,严格限制国企高管的天价高薪,然而,顶风涨薪、业绩下滑年薪反涨的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有多大收敛,一个调节工资收入水平的《工资条例》,对国有垄断行业的涨薪行为能有多大的约束力可想而知。
不妨再看看垄断行业的报批现状,油、电、气的价格调整,尽管偶尔也有因舆论呼声过高而推迟的现象,但大多是报批就等于批准,只不过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而工资福利事关切身利益,就更有动力千方百计让涨薪方案获得批准。因而,试图通过报批制遏制垄断企业过快的工资收入水平上涨幅度,恐怕得打一个不小的问号。
自从《工资条例》的修订进入议事日程,就不断爆出遭遇来自垄断企业阻力的消息,但一部关乎全民利益的法规,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大局出发,拿出实质性的革新方案,敢于触动既得利益阶层,而不能仅仅是作为无关痛痒、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原则性、笼统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