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欧元的五大问题


 

围绕欧元的五大问题

---欧元50集团(Euro 50 Group)佛罗伦萨会议侧记

 

适逢世界第二重要货币(欧元)前景扑朔迷离之际,欧元50集团(Euro 50 Group)隆重其事,召集各方重要人士前往意大利名称佛罗伦萨开会。会议主题精心构思---The Resilience of The Eurozone in a Time of Turbulence;与会人员精挑细选---会议代表分三个层次,欧元区、欧元周边地区、外部地区。欧元区每个国家至少有两个代表,分别代表政府部门和市场人士,周边地区每个国家一个代表,外部地区与会人员来自美国、墨西哥、日本、韩国、中国。

 

人员阵容称得上豪华,包括法国前财政部长、现任CNP Assurances 主席Edmond Alphandery,欧洲中央银行执行委员会成员Lorenzo Bini Smaghi,德意志银行副总裁Malcolm D. Knight,哈佛大学著名国际经济学教授和国际金融战略家理查德科伯(Richard Cooper),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Harold James),墨西哥前中央银行行长Guillermo Ortiz,前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现任摩根大通集团国际业务主席、著名国际经济学者Jacob Frenkel等等。当然,“欧元之父”蒙代尔肯定少不了,讨论欧元问题,没有他老人家似乎总是美中不足,难怪会议辩论中被提到最多的人也是他老人家。我应邀与会,据说是主办者想听听中国人怎么看待欧元。我主要是想听欧洲人自己打算怎么办。

 

受邀的中国人当然不是我一个,与会的却只有我。我真心希望中国学者尤其是政府官员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听取他人意见,阐述中国观点。

 

7月1日下午6点会议正式开锣。地点是欧洲大学机构(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一间古色陈旧的会议厅。两个小时的讨论主题是《外部世界如何看待欧元》,五位发言人各讲10分钟,然后开始提问和讨论。外部世界来的客人似乎比较客气,发言四平八稳。晚上快9点晚餐时,大家私下三三两两相互交谈,都认为下午会议平淡无奇,令人失望。

 

休息一晚,7月2日早8:30会议重新开张。地点转到佛罗伦萨市中心一座历史长达500多年的博物馆兼艺术文化研究院(Palazzo Strozzi)。此处正在展览超现实主义大宗师(De Chirico, Max Ernst, Magritte, Bathus)的代表画作。东道主特别邀请与会者在会议结束后参观大师画展。上午会议主题是《欧元向何处去?》,下午会议主题是《十字路口的欧盟:如何改革和完善欧元区的治理结构》。

 

上午会议刚一开始,气氛立刻异常激烈,与头天下午判若天壤。主持人和第一个发言者是法国前财长Edmond Alphandery,此公形象俊雅,一表人才,口才极佳。1990年代初期,身为法国财长,他为创建欧元发挥过重要作用,David Marsh《The Politics of Euro》一书有精彩叙述。财长先生演讲的话音刚落,发言或提问者就排起长队(不是真排队,而是与会者将自己面前的名牌竖起来,表示有话要说)。接下来三位主题演讲者的发言只好稍候。好不容易让三位主题演讲者讲完,要求发言的人数竟然超过与会者80%(总人数不到70人)。会议秩序几乎失控,主持人Edmond Alphandery不断呼吁大家节省会议时间。然而,好些发言者讲的比主题演讲人还长,他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观点或设想。上午会议一直开到接近下午两点才午餐。大家意犹未尽,午餐期间继续争辩不休。

 

下午会议比上午还要激烈。第一个演讲人是“欧元之父”,主持人是哥本哈根大学著名教授Niels Thygesen,特意给蒙代尔15分钟(比其他演讲者多5分钟),结果他讲了20多分钟。话音一落,要求发言者又是争先恐后,有几位等不及的,干脆站起来呼喊主持人要求讲话。

 

全天会议,大家争锋相对,你来我往,毫不客气。尤其是市场人士对政府官员的看法经常是嗤之以鼻,政府官员则反唇相讥,批评市场人士唯利是图,制造混乱。两大阵营互不相让,热闹非凡。

 

很少看到如此激烈的会议辩论场面,我心中暗喜。作身为旁观者,我想知道欧洲人如何对待欧债危机,如何看待欧元前景,想知道他们有什么高招力挽颓势,重整欧元雄风。直到晚上7点主持人才强行宣布散会。晚餐结束回到酒店已是11点多了。放松下来,顿感疲惫。重新翻阅会议笔记,发现纪录的问题竟然多达80多条!

 

归纳起来是5个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欧元的制度设计究竟有哪些缺陷?欧元区的财政税收制度(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危机救助制度)应该如何安排?

 

许多与会者都提到欧元区财政政策不统一的问题,认为财政税收政策没有整合、欧元区没有财政资源分配机制,才造成欧元区国家出现债务危机之时,相互指责埋怨,延误救助时机,呼吁欧元区必须采取果敢措施,大力推进财政税收政策整合。然而,财政税收之整合必然要求欧元区政治上的进一步整合。

 

我立刻想到欧元创生历史上著名的两派学说:经济学派和政治学派。经济学派主张先完成货币一体化,相信货币一体化会推进政治一体化。政治学派则反之,认为不应该在政治一体化基本完成之前,贸然推进货币一体化。法国观点主要是经济学派,德国观点尤其是德国中央银行的观点则主要是政治学派。当然,1999年欧元如期降生,标志着经济学派取胜。不过,两派冲突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

 

7月1日上午会议上的激烈争吵,让许多人又回到欧元诞生前的峥嵘岁月。果然,哈佛大学老资格的教授理查德科伯抓住机会,抢过话头大发议论:“我是一个旁观者。我从《罗马条约》签订之日起,就开始关注欧元了。欧洲朋友们,你们争吵的话题,欧元诞生之前早就吵过一百遍了。不错,这些问题似乎应该先解决,然后再创建欧元。然而,我们无法让历史倒转。欧元已经在这里。大家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目前的基础上去改进欧元区的财政制度安排。你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美国的联邦模式或者瑞士的联邦模式。”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创建欧元?欧元到底给欧元区国家带来了什么好处?

 

德意志银行副总裁Malcolm D. Knight被安排做主题演讲。他一上来就说:我们本来就不要指望欧元可以给欧元区带来更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约束,因为欧元诞生纯属政治目标需要,不是经济货币目标所需。此言一出,立刻招来多人激烈反驳。有人拿出详细数据:说明欧元诞生10年来,从多个指标衡量(GDP、货币稳定、资本市场发展、欧元区福利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欧元取得巨大成功。当初创立欧元,绝不是出于纯粹的政治目的。摆脱汇率动荡、让欧元区具有更稳健的货币环境、促进欧元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才是创建欧元的主要目标。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前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现任摩根大通集团国际业务主席、著名国际经济学者Jacob Frenkel长篇大论,高声赞扬欧元10多年取得多方面巨大成功。他还指出:任何货币制度之有效运转,都要其他相应政策的配合,欧元也不例外。

 

一番激烈批评让德意志银行副总裁连连解释,说自己绝不是要否认欧元成功,而是让大家不要以为有了欧元,就好像万事大吉,不会出乱子了。欧元不是万应灵丹,不会解决一切问题,欧元诞生确实带来新的问题,我们需要面对现实。

 

到底如何评价欧元10多年的成就?与会者没有达成共识。

 

第三个问题:欧债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欧债危机和欧元有没有关系?

 

欧债危机与欧元有没有关系?一派观点认为,假若希腊没有加入欧元区,就不可能发那么多债券,也就不太可能搞出那么高的赤字。加入欧元提高了希腊债券的评级,结果好事反而变成坏事。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假若希腊没有加入欧元,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可能更加严重。不能将希腊债务危机和其他国家债台高筑归咎于欧元。

 

蒙代尔下午的演讲,首先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基本看法是:不要将欧洲债务危机归咎于欧元,债务危机和欧元没有关系。相反,假若没有欧元,欧债危机将更加严重。欧洲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将更加严重。

 

蒙代尔非常明确地指出:欧债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不是别的,就是欧元---美元的汇率动荡。他详细回顾了2007年之后的金融危机历史,说明汇率动荡如何导致雷曼破产和金融海啸。不仅如此,他还追溯了过去40年以来的历次金融危机,证明汇率动荡都是酿成危机的罪魁祸首。他呼吁欧洲各国领导人要高瞻远瞩,拿出政治领导魄力,从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稳定的大局出发,尽快建立相应制度安排,确保欧元—美元汇率稳定,并进一步确保全球主要货币汇率稳定。他大声疾呼: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支柱必须是汇率稳定!

 

我对蒙代尔的观点自然非常熟悉。再听一篇,仍然让我感慨万千。蒙代尔的演讲引发大家热烈讨论,支持他的人占多数。意大利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Unifortune SGR SPA的CEO Alberto Giovannini(他曾任教哥伦比亚大学10多年,有研究欧元的著作)还专门请蒙代尔谈他与弗里德曼围绕汇率理论和政策的多次辩论。晚餐时与好几位金融家和官员交谈,询问他们对蒙代尔观点的看法,他们都深表赞同!一位学者型的金融家说:过去40年来,汇率方面最好的学者是蒙代尔和麦金龙。入耳心喜,看来英雄所见略同。让我感慨万千的是:既然汇率稳定的理论逻辑无懈可击,事实根据铁证如山,为什么主要大国的政治家就是不愿意采取措施来稳定汇率呢?原因只有一个:浮动汇率对美国有利。历史潮流何时能够逆转?

 

第四个问题:金融创新、市场竞争、企业牟利(譬如抛空、掉期等等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是不是造成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或重要原因? 政府官员大多说是,企业人士全部说否!这是整个会议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却没有形成共识。

 

第五个问题:未来欧元区政策和制度改革重心何在?尽管意见纷纭,却有基本共识。改革和完善的方面很多,包括:(1)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整合;(2)建立欧元区内部的惩罚机制;(3)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4)完善金融监管体系;(5)重整欧元区的企业家精神和经济活力。

 

没有想到的是:好几位发言者长篇引用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的论述,让我精神大振,心想欧元区的有识之士们终于触及到问题最核心的层面:欧债危机的本质是欧洲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逐渐丧失活力,是福利经济制度遇到大麻烦。寅吃卯粮,好吃懒做,想依靠货币金融手段来创造免费午餐,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即使短期有,又怎么可能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