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盛夏到来,这正是各类学生即将毕业离校的时候。在这毕业前后的时刻,也不知各大学校园里因即将离别即将转换生活状态而形成的莫名气氛是否依旧纯情和浓郁。但因为世界杯赛的火热进行,这个夏季的这种气氛显然会平添不少热闹。
我念中学时就喜欢上了踢足球(但却并不热衷于看电视里的足球赛),但因为年纪渐老等原因,多年来却踢得很少了,球赛更是看得少。本届世界杯一如既往在各类媒体间火爆之极,但我也一样很少看——其实也就昨晚和前晚看了两场比赛(还都没看到开头部分),就是7月3日晚德国对阿根廷的1/4决赛和7月2日晚巴西对荷兰的1/4决赛。这两场比赛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巴西以1比2的比分输给了荷兰,德国以4比0的比分赢取了阿根廷。这两个结果显示出了多个信息:一是南美洲历史战绩最好的两支足球劲旅都败给了欧洲的老牌足球强国,本届世界杯看来是属于欧洲的;二是觉得马拉多纳固然是个优秀运动员,但他显然并不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至少目前不是);三是看了德国队均以大比分打败澳大利亚和英国、阿根廷的战绩,谁都能感觉到德国队的冠军相已经很是明显了。
闲话扯完,言归正题。
我新近出版的小说集《毕业前后》之所以取名为“毕业前后”,主要的就是因为我当年毕业前后的那段时光在我生命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颇为深切的印记。而书中内容所关注和探讨的,也是我当年所遭遇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毕业前后的校园情感问题——大学里谈恋爱的年轻人特别多,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显然具有相对的普遍意义;
二是毕业前后大学生最为关心的人生发展问题,这显然涉及职业规划、就业的选择与努力以及职场的经验、心得与体会等方面;
三是大学生毕业后的离校安居问题,也就是租房而住的大学生群体——蚁族们的房客生活。
我还觉得,这三个方面其实也正是眼下大学毕业生们所需要直面和认真应对的问题。
大学里谈的朋友,卿卿我我了好几年,毕业之际,是分手还是继续,是各奔东西还是走向婚姻的殿堂,这的确是一个需要综合各方面情况认真考虑和审慎处理的问题。
不论是寒窗苦读了几年,还是胡乱混了几年,到大学毕业这时候,都得为未来而奔忙而筹划了,今后想干什么,创业还是打工?努力扎进体制内还是到外企、私企之类努力打拼?从政还是经商?从文还是留学?要努力思考,更压要花时间在实践中检验出自己这一辈子究竟是何干什么,又想干成点什么,诸如此类。
所谓毕业离校,就是离开校园,就是从学生宿舍里彻底滚蛋,搬到你所在单位安排的宿舍里去住,甚至搬到你刚与人合租的房子里去住。事实上,现在的工作单位多数都不会向员工提供集体宿舍了,多数毕业生都只能到那租金日高的合住房里去住,甚至许多手头窘迫的人仅仅只能租一个床位暂时落脚。总而言之,毕业之际,住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毕业生都不能不上心。
《毕业前后》全书30余万字,计收入有本人小说作品7篇(每篇都在2万字以上),当中的三篇的年代背景是在21世纪乃至最近两三年间,但还有四篇的年代背景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尽管如此,却正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句所形容的,校园生活的实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可谓相对恒定与不变的。新世纪的校园生活,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生活而言,其所谓的变化其实真的不大。新世纪大学生们在大学毕业前后所的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比对于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们在大学毕业前后所的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其实也可谓依旧是差不多的,不外乎也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已。
我最近在网上偶然读到几篇谈论或阐述当今大学生在毕业前后思想、行为表现出令人忧虑状况的文章,更感到我的这本主打文学意义的小说集在这个时候出版体现和绽放出的多多少少的那些社会学意义。这本书里的人物虽然在大学毕业前后对自己的爱情、就业乃至命运等都把握得不好乃至很失败,但这些人物基本上却都是认真地直面人生、认真地作人生思考的,他们在态度上绝不是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仅仅这一点,《毕业前后》或许也能向眼下正值毕业前后的大学生们提供少许参考。
自大学生就业实行市场化政策以来,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众多自毫不起眼的三流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们,在生活面前往往是非常艰难的,他们往往是刚毕业就失业,往往是刚毕业就失恋,往往是刚毕业就蚁族了就蜗居了——这样的情形我近些年一直就偶尔的有所见到——但脚下的道路却注定了还是要由自己去走去迈步向前的,所以到头来还是要由自己去克服所有的麻烦和困境。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