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七十


道德经第七十章原文如下: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读过多遍以后,渐渐地对这一段话的含义初步有了一点了解:

我的话很容易知晓,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又几乎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践。言该有主旨,依言行事有根据。恰恰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稀之稀之,能效法于我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纵观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而怀里却揣着美玉。

道德经不长,几千字而已,其主旨内涵要说很深奥也未必,按照其主旨内涵行事实在也不难。可是几千年来,能有几位真正地理解了道德经的内涵,并且按照道德经内涵的主旨行事。其实天下的高人圣哲都各有金玉良言,至理名篇,从文字上阅读,一般都能读懂,但是要按其言行事,就都很难很难。理论指导实践,对理论的实践又牵涉到理论所未曾涉及的许多微妙因素,之所以许多人未能按所读圣言行事,往往就是在牵涉到理论所未曾涉及的许多微妙因素时,不知如何处置。果真能按某圣的理论行事,必定要在该理论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将许多现实中牵涉到的微妙因素一一加以周到的处置。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就是理论以及现实中与理论有牵扯的许多微妙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实践丰富理论的过程就是现实中与理论有牵扯的许多微妙因素之间的成功关系处理并加以提升的过程,同时用理性语言加以表述。

悟道就是对道德经中的内涵细细咀嚼吟味,并将感悟用语言陈述。李耳的话

很容易知晓,也很容易施行,读了道德经,就要设法让自己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按照李耳的指引,去实践,实践的过程必定会牵扯到许多微妙因素,这时就应该细心地周密地有效地研究处理好李耳教导与现实的微妙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做出成功的处置,每获得一次成功的处置,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加以记录,悟道也就有了新的成型了。李耳在中国哲学史乃至思想文化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李耳所开创的道家学派与孔丘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儒道互补,唐宋以后,大多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李耳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观念。“反者,道之动”。说道是运动的,运动的方向是原动的反方向。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相并而生,难与易相互成就,长与短相互对比,高和下相互依赖,音和声相互调和,前和后相互追随。“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祸福相倚”,“难易相成”,“柔弱胜刚强”等,全都充满辩证的思维,并且被国人长期袭用,成为国人实践时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伟大祖国和民族的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