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整体利弊观(一)


近期,央行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表明因2008年的金融海啸而停止的人民币升值历程得以恢复,人民币又回到了长期升值的轨道上。对于央行的这一决策,实在让笔者拍手叫好。

在人民币是否应升值的不同意见中,反对升值的意见历来占据主导地位,理由就是人民币升值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此类意见笔者始终持怀疑态度,因为无论从历史角度或从国家经济长远发展角度看,人民币升值都是利大于弊。

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大致上有以下几点:

1)      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这会导致许多微利企业破产,从而产生严重的就业问题;

2)      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巨量的外储贬值,这意味着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

3)      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导致外来热钱源源不断的流入,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

如果结合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大幅下滑,或许进一步还可以加上一个很有迷惑性的理由:在目前股市低迷时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使得国外热钱纷纷进入A股市场抄底,从而大赚我们股民的钱。确实,大量地下钱庄的存在,使得中小资金的进出易过借火,实在难以监管。

如果你是一个决策者,在上述理由面前,还敢让人民币升值吗?毕竟,人民币升值隐含着不稳定因素,人民币不升值则是符合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的。

然而,上述赞成人民币不升值的理由实际上并非经得起仔细的推敲。

首先,如果有部分出口企业确实因人民币升值而破产,那实际上正说明了那些企业已经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应该破产。我们总说,中国的出口企业只能获得微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那些依靠微利生存的企业造成了整体的产能过剩,使得中国企业在集体面对海外买家时相互间进行着恶性竞争,难以提高产品价格。只有让那些既不能消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又不能通过加价将成本转移给海外买家的企业破产,才有利于行业整体的升级改造,才能使得行业内有竞争力的企业增加订单,并形成议价能力。许多经济学家谈起汰弱留强津津乐道,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反向思维起来,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说起中国制造,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哀伤中国制造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而缺乏竞争力。事实上,我们的出口产品并不是没有建立品牌。通过长期以忍辱负重的代工方式参与世界竞争,我们已经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大大的品牌,那就是以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凝聚而成的品牌――中国制造。这一品牌的竞争力,非其他一些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可以复制。试问,现在还有哪个国家离得开中国制造的产品呢?连在南非世界杯上大量使用的呜呜祖拉(vuvuzela)喇叭,90%都是中国制造的。只可惜的是,我们获得的利润却只有5%。

既然承认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那么在买卖双方必须能够共生的大环境下来看,产品的基本价格是以卖方能够获取必要利润的前提下形成的。而当我们最有竞争力的代工厂的成本都提高后,我们产品的出口价格必然会上升。众多的外商在议价时都深喑此道。遇有降价空间时,他们会压迫出口厂商降价,反之,则会痛快地接受卖方的报价。君不见,在国家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后,我们的出口制造厂并没有获得退税率提高带来的全部好处,实际上一半左右的退税是被外商通过压价方式拿走了。而当提高产品价格是因材料涨价所迫时,外商也只得接受我们的报价。离开中国制造,他们又可以从哪里买到性价比如此之高的产品呢?

因此,从总体角度看,我们不必担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因人民币升值而失去竞争力。人民币升值虽然会迫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或缩小规模,导致出口量的减少,但供应的减少却有利于提高产品价格,以同样的劳动换取更多的外汇。相信只要产能得到控制,提高中国制造产品价格的空间实际上是很大的。

由此可见,要改变在庞大的世界市场面前,“中国制造”收获的只是一点蝇头小利的局面,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必要手段。

 

至于说人民币升值后将导致外汇储备的损失,那只是仅从外汇储备的这一方面来考量的结果。在人民币升值后,将外储折算成人民币计,确实是带来了损失。但如果以外币计或以外储去购买海外资产计就丝毫没有损失。

退一步说,即使以人民币来计算,人民币升值后将外储以人民币计值会有所损失,但如果综合考虑中国的人民币存款折算成外汇带来的增值情况,孰赚孰赔就一目了然了,结论也就完全不同。我国的存款机构于20105月止的各项存款有426853.49亿人民币,约折合美元62772亿美元。而20103月底,国家外汇储备为24470.84亿美元。两相比较就可知,我们的所得将大于所失。故从整体上说,人民币升值后,我们国内的实体资产并没有遭到损失,而我们获得海外财富的能力却是大大提高。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在2009年我们的进口额已经达到10056亿美元,那么,即使外储以人民币记值,在人民币升值后,只要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在外汇储备上的损失,也可以在进口贸易上获得完全弥补。而且,人民币升值后,年度的进口额肯定会进一步提高,弥补因升值造成的损失之速度也将更快。

 

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下,任何国家都不愿意受到热钱的冲击。而防范热钱冲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外汇管制。我国经济之所以没有因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啸而伤筋动骨、一蹶不振,主要原因就是实行了外汇管制,使得热钱难以肆虐,形成巨大冲击。所以笔者在坚持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同时,还坚持外汇管制不可取消。至于通过地下钱庄进出的热钱,虽然总量听上去不小,但与我们经济总量相比,规模还是相对有限,属于可控的范畴。

至于是否要担心人民币升值引起股市和房价出现较大波动?笔者以为无需为此过分担忧。因为从根上找原因,历史上的每次危机都是由信贷的过分扩张所引起。日本经济二十年来长期下行缘是如此,导致世界金融海啸的美国次贷危机亦是如此,近期的欧洲货币危机也是如此,只是这次是政府而非老百姓借贷过多了而已。因此只要控制好总体的信贷规模,有限热钱的冲击就不会造成重大危机,至多是部分股民“自愿地”将自己的钱玩给了“外来投资者”而已。而市场风险自负,则是每个参与市场交易游戏的人都应认识到的,政府无法也无权干涉。唯一需要政府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可这却与热钱是否流入无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