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事态发展的食品监管叫人麻木不起来


等待事态发展的食品监管叫人麻木不起来

杨于泽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美国麦当劳麦乐鸡含有泥胶和石油成份,其中石油成份具有明显毒副作用。北京媒体询之于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答复称:如果事态有进一步发展,负责餐饮食品安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都会及时调查。

       有监管权责的共三个机构,他们给出了三种答复。除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尚有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称,“正在关注这件事情,积极组织研究”;市食品办则称,泥胶和石油成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是合法的,至于使用量是否超标,有待相关职能部门检查。

       三个职能部门,说法不仅自相矛盾,而且相互矛盾。泥胶和石油成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而所谓允许使用,本身还有一个含量限制的问题。现在含量尚未检测,就断言其合法,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自称正在组织研究,而卫生监督所却为“及时调查”开出了前提条件,要“事态有进一步发展”。

       食品监管机构各自表述,公众自然莫衷一是,吃东西难免心里没底。

       如果中国闭关锁国,有关部门说麦乐鸡添加成份合法,消费者大概也没话说。问题是,国门打开,开阔了国民视野,有了国际参照。不知泥胶和石油成份在美国是否合法,如果合法,想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不会把发现两种成份当成“研究”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新闻传播。如果泥胶和石油成份在美国成问题,而中国却允许使用,就让人不明所以然了。

       更令人奇怪的是,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把“事态进一步发展”作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前提。如果事态没有进一步发展,他们就不管了,事情就会不了了之。但什么叫事态进一步发展呢?是美国有线电视网有更多“研究”发现,还是社会大众反响强烈,抑或媒体紧追不放?如此前提条件说明,我们的食品监管并无监管标准,也没有监管目标、程序,他们一切只是应付“事态发展”。

       食品监管,属于国家主权范畴,也是政府职责所在。但从2005年苏丹红,到2008年三聚氰胺,中国食品监管领域出了几件大事,都是国外监管机构发现问题,经过媒体“进口”,国内有关机构作出反应。此次麦乐鸡泥胶和石油成份问题,国内监管机构反应与当年如出一辙,“被”动如故。

       食品添加剂合法,未必问题彻底消失,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还有一个该不该用的追问。你可以“合法”,但最好是不用,这是商业利益与消费者健康之间的社会博弈。麦当劳声称泥胶和石油成份“对消费者健康无害”,中国监管部门称其“合法”,但英国麦当劳不添加泥胶和石油成份,美国麦当劳添加了,现在被媒体揪出来,被指有害消费者健康。合法与不合法,无关真理,关键是政府的价值判断。

       可能会有人提醒我们,不要对食品添加剂过份敏感。中国人敏感吗?受害者多达3000万之后,才把三聚氰胺当回事,这不是敏感是麻木。但现在我们确实担心一件事:在英国和美国不被容忍的东西,为什么在中国合法?美国人生出了“事端”,而我们的监管部门还在等待“事态进一步发展”,这如何叫中国人放心得下、麻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