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来粤医改和创先争优活动的考察,今天早上参观完中大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和省中医院之后与我们一起座谈,听取厅长的医改汇报。张茅书记听完汇报后对广东的工作给予肯定也给予希望。其中,他列举了我们的西北地区的陕西省,他们有好几个县基本实现了免费医疗,张茅书记有一句话令人沉思:凡地方政府重视医改的,他们的县长说起医改来滔滔不绝,帐算得非常清楚。医改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张茅书记也传达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对一些工作进展慢也提出了批评。张茅书记对广东即将举办常务副市长医改研修班大加赞赏。
7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专门主持召开医改工作专家座谈会,“问计”十位资深专家。广东有两位院士参加:刚卸任中华医学会会长的钟南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
昨天,曾益新欣然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披露上周五座谈会细节,直言医改体制弊端,尽显“低调院士”的湘人麻辣底色。
专家群批药价虚高 李克强回应要“切断利益链”
南方日报:上周五的医改座谈会,你们10位专家主要提了什么意见?
曾益新:我们是一边发言一边讨论,专家意见自由放开,李克强副总理不时插话讨论,气氛宽松活跃。
专家比较集中关注的是,如何切断药品销售的灰色利益链。钟南山院士以湖南湘雅医院的“天价芦笋片”为例,剖析了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层层加码、药价虚高的弊端。专家开出的“药方”有三:一是药监局要严格审批,并通过政策引导药厂淘汰整合,做大规模,减少恶性竞争;二是物价部门的药品定价要实,从源头遏制虚高药价;三是切断药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尽可能实现药厂与医院的直接对接,即政府组织向药厂直接招标,由配送公司送货到医院;四是政府的集中招标要真正把药价降下去,挤掉水分,对民族自主创新药物则要有保护政策。
李克强副总理对此很重视,专门回应了专家的建议,强调要“切断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中不合理的利益链,切实解决好药价虚高等问题”。
建议设立“特聘全科医生” 工资外年补10万津贴
曾益新:我建议在全国搞“10万特聘全科医生”。现在全国约有5万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每个基层医院设立两个“特聘全科医生”岗位,公开招聘医学本科毕业并在大医院接受3年的全科培训的优秀医师。除了正常工资,每年另外补贴10万元。这样全国共聘10万名医生、每人每年10万元,财政投入约100亿元,可由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摊。
曾益新:看病难,关键在基层医院没有好医生,有庙没菩萨。试想中山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5年学习加3年全科培训,有谁愿意下基层医院拿1000多元工资?如果基层有一支优秀的全科医师队伍,可以带动整个基层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公立医院体系(即54321工程,50000乡镇社区医院、4000县区医院、300地市医院、200省级医院和100国家级医疗中心)就有了稳固的基础,老百姓看到有了名牌大学毕业的优秀医师,就愿意就近看病了。
南方日报:从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医改问题,再到这次李克强就深化医改开门问计,您都参与了,您觉得其中释放了什么新信号?
曾益新:中央领导密集研讨医改问题,宣示了中央推进医改的决心和力度。接下来,关键要看各地政府“抓落实”的力度到底有多大?
南方日报:说起政府责任,前段时间关于“神木模式”的讨论很热闹。陕西省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说,他们一年投入1.5亿元,解决了40万人口的“免费医疗”问题,即使是算“经济账”,政府也“赚了一大笔钱”。您怎么评价?
曾益新:“神木模式”的核心,就是“全民医保”。据了解,神木县财政每年支付约1.5亿元,使人均医保补贴水平达到400元左右,这样农民和城镇居民住院费用可报销90%左右。这个标准,远高于新医改方案中2010年人均补贴120元的标准。
能否做到,其实是官员政绩观的问题。我们有些官员对抓经济大项目热情高些,觉得容易出政绩。其实,就算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抓经济和抓医改也并不矛盾。
现在中国正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刺激内需。但看病还是这么贵,老百姓怎么敢拿钱出来消费?只有解决了医疗、教育这些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激活内需市场的潜力。而且把医改搞好了,社会更公平、更和谐,也为保GDP创造了好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一样能体现政绩。所以说,医改考验地方官员的政绩观。
推广“神木模式” 约180亿的投入承担得起
南方日报:有人认为,广东完全有条件推广神木模式。您认为呢?
曾益新:广东号称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也存在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如果要推广神木模式,对粤东西北这些欠发达地区来说,确有难度。
我认为,珠三角可先行一步。温家宝总理已承诺,本届政府任期内要让城乡医保每人年均筹资水平达到300元。这意味着医药费报销比例可达到80%,报销封顶线达到10万元。珠三角财力充足,可以先行先试,提高医保筹资水平。
初步估算一下,珠三角常住人口约有4500万人,如果按照神木人均400元医保补贴标准,总共投入也就是180亿元。而广州治水就花了400多亿元,平均一天一个亿。为什么治水有钱,搞医改就没钱呢?关键还是政府的决心问题,到底把医改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另外,医保基金的大量结余可以盘活用好。据了解,广东医保基金累计结余超过400亿元,平均每年结余35亿。一边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另一边却是大量医保基金“花不出去”,很不合理。政府应该牵头组织协调,改善各类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提高城乡居民报销水平,让群众得实惠。
最近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分别与各省签订医改责任书,明确年度考核目标。据我所知,广东省近期也将与各地市签订责任书。这个措施很好,有利于推动地方的积极性。
【编后记】今天,曾益新院士也参加了座谈会,他对我说,其实他还说了很多更有意义的的话题,由于编辑的价值取向,被删减了。曾院士谈了珠三角可以试推全民免费医疗说的是一个地级政府的能力,如果放大到全国,广东同样也可以试推全省免费医疗,这是领导的气魄,也考验一个省级政府在本省内实现社会服务均等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