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卷一

 

天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较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回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救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仅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葬妻,奔月官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馈物致敬,日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日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廖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心多过虑,何异拓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回。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短。

父仇不共戴夭,子道须当爱日。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

庆云之样。

夏时大禹在位 ,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 ,赤虹

化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

君臣会合不偶。

雨旸时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称斯盛世。

 

 

地舆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北京原属的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

别名。 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回吴皋。

福建省同闽中,湖广地名三楚。

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

河南在华夏之中,放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

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

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

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

帝都曰京师,故乡日梓里。

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海神曰

海若,海眼日尾闾。

望人包容,日海涵;谢人思泽,田河润。

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黑子弹丸,漫吉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

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白恃,曰丸泥亦可封

函关。 事先败而后成,回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

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

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

硗地回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

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己大成,日诞登道岸。

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

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

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

里名胜母,曾于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岁时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

疠疫。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

吾之不禁。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成为春社。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优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迎灾。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还河,家家穿

乞巧之针。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放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

曰政,放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

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

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

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

黑,放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属土,其色发,故中央帝曰黄帝。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

三。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

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响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畸首、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

为下浣;学足三余:夜春日之余,冬春岁之余,雨者睛之余。

以术愚人,日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日日就月将。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自愧无成,回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日少叙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丰年五,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

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

吾人之勤事。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

日月共除,志士正宜待旦。

 

朝廷

王皇为皇,五帝为帝。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天于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椒房是皇后所居,枫宸乃人君所莅。

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邻辅翼,故日股肱。

龙之种,麟之角,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首称太子。

带子爰立青宫,帝印乃是五玺。

宗室之派,演于天潢;帝胄之进,名为玉牒。

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

嵩岳效灵,三呼天子以万岁。

神器大宝,皆言帝位;妃嫔媵嫱,总是宫娥。

姜后脱簪而待罪,世称哲后;马后练服以鸣俭,共仰贤妃。

唐放勋德配昊天 ,遂动华封之三祝 ;汉太子恩覃少海,

乃兴乐府之四歌。

 

 

文臣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治日之功。

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

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

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都春官大宗伯,兵

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勤学士,翰林院之称。

天使。誉称行人;司城,尊称祭酒。

称都堂曰大抚台,称巡按曰大柱史。

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

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

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贰候,同知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