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街拍公车私用”要有惩罚制度回应


    

“街拍公车私用”要有惩罚制度回应
“街拍公车私用”能坚持多久?
纪委的“欢迎监督”有多少“诚意”?

王军荣(教师) 


山东济南一位网友在街上拍了公务车、特别是涉嫌公车私用公务车的照片发到网上曝光,3个多月陆续发了1000多张照片。济南市纪委表示,将会关注这一情况,更希望网友通过官方提供的渠道向有关部门举报。(7月7日 《南方都市报》)

公车私用一直是公众心头的“痛”,尽管在治理上,各地各有自己的“招”,但多停留在治标层面上。只不过,这回是轮到网友曝光。

公车私用实质是权力腐败。众所周知,公车使用上有个著名的“三三制”即:公务用车1/3、领导私用1/3、司机私用1/3。据统计,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每年公务车辆购置费增长20%以上。如果这些钱能够节省下来,恐怕全国到处都是神木、吴起的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了。


再多的网友也毕竟是一个个“个体”,很难对公车私用造成“威胁”。一方面网友都有自己的工作,很难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在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遭遇被拍官员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公车私用太普遍了,每日一拍只能是曝光一辆公车,其它公车岂不是平安无事?

网友“街拍公车私用”,是一种“新颖”的举报,最需要的是制度的回应,然而,几个月来这个帖子点击已经超过了25万,但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好不容易有回应了,却是告之“通过官方提供的渠道向有关部门举报”,如此不痛不痒,自然很难修成“正果”。


杜绝公车私用,其实很难。因为管理公车私用者,往往是公车私用的“既得利益者”,谁会拿自己的利益不当“肉”?

“街拍公车私用”要和惩罚制度结合,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是发现公车私用的途径,而是惩罚措施。现在很少见到有官员因为公车私用而被免职,这是公车私用屡禁不止的根本性原因。1995年8月,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市长朱塞佩·布赞卡公车私用了,马上被意大利消费者协会联合会告上法庭,指控他滥用职权,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意大利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布赞卡因私与夫人乘坐公务车,被判6个月监禁。 市长一公车私用,就被监禁了。如果我们的惩罚制度如此严格,公车私用恐怕就会立即销声匿迹了。

“街拍公车私用”能坚持多久?能对公车私用产生效果吗?答案是不可预期的。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0/0707/04/6AV9UAH6000112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