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将迎来新政后的首次房(夏)展,对购房者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摸底儿”,这一点倒是与开发商的参展初衷一致,不少购房者更加关心目前楼市的真实价格究竟在怎样一个水平上?......
开发商既要争取利润又不想当炮灰
不可否认,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某些项目的推盘速度,为了能在新政效力显现之前,抓住最后一桶金,不少预计在8、9月份甚至10月开盘的项目,将入市期提前了至少一到两个月。不过尽管如此多的新盘放量,对购房者而言,似乎还是有着意犹未尽的无奈,想买而不可得的尴尬并不是个别现象。比较一下2009年初的春展与2010年7月的夏展,或多或少可以发现些许端倪。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开发商都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去年春展前开发商的压力主要是市场持续一年半的成交低迷所引发的资金链绷断的危险,彼时楼市的降价预期非常大,所以去年春展展会期间出现各种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并不奇怪。如今是什么情况呢,开发商的资金链暂时无虞,显然这给了他们更多抗衡政策的信心和资本。所以,在硬性要求开发商降价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中央加大调控力度就成为缩短调控周期的有效方法,但与上次所面临的资金的压力相比,这次的政策压力显然还没到燃眉情况。另外,购房者的表现也不同。
新政三个月,楼市价格坚挺让原本处于焦急观望的购房者,在相对充足的放量和基本达到自己预期价格的面前“自动缴械”,购房者的“退一步”让开发商嗅到了生机,本轮调控的第一回合,开发商小占了上风。
也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开发商,总是能理性面对市场变化,既不趁火打劫,也不割肉出仓。他们主要从地价成本、建安成本、管理成本、利润方面来综合考虑房价,表现出既不放弃合理的利润空间,也不想沦为本轮调控炮灰的理性姿态。
调控戳向的是开发商软肋不是死穴
前不久,又有国土部官员表示,土地出让金拟再提一成,将目标再次直指开发商资金源头。不可否认,照这样下去,开发商在去年夯筑起来的资金堤坝不管如何坚固,都难以抵抗中央政府一波又一波靶向明确的冲击,开发商还能坚守多久?在近来的土地出让中,大多以底价成交的结果已经说明,开发商已经放松了拿地的节奏,为啥,资金紧张已露端倪?不过这还是表象!
其实,查也好,罚也好,问题关键是,开发商究竟差不差钱?不妨分析一下,除了去年的房价暴涨,让开发商的底子厚实了不少外,目前对开发商的信贷政策还是相对宽松,虽然5月1日以后,银行对开发商贷款严格审查,但实际上,开发商还是能从银行贷到款;此外,目前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只要求有20%,普通住宅15%,虽然一直吵吵着要提高这个比例,但并没有政策落地,这样房企就可以利用银行的4倍~5.5倍杠杆效应,这也是开发商很关键的资金活路之一。
还有一点需要再分析下,目前,卡住开发商资金链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提高土地出让金,如果将自有资金提高到30%甚至更多,不仅更好操作,而且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那为什么不呢?很显然,本轮调控,政府无意打压开发商,也不想把房价打压下去,只要不那么快地上涨就好了。
个人认为,本轮调控,戳向的不过是开发商软肋让开发商难受而就范,而不是命门让开发商进入“昏迷”,所以本人预测,如果没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在开发商还有力量反抗的时候,当调控政策一点点把消费需求囤积起来的时候,更多的开发商坚信,在此博弈中必能捞上一大笔,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赶紧囤积居奇炒买炒卖,这么一来,房价要想降,还真不容易!
房价不可能大跌,更别提什么拐点了,等不及的刚需者会首先“认输”。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