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今年在3月8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且呼吁国家要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教育和培养。这是全国高校又一位名校的校长为大学生创业正名,并提出了具体而系统的建议,实属难能可贵!
钟秉林说解决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学校有责任把学生培养好,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服务;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和社会责任感也很重要;同时政府要努力拓展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30万,钟秉林认为加上以往积累的未就业大学生,总数将超过700万人,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表示,解决就业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大学生创业,但“不是说说就可以,也不是学校开设一两门创业课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环境,需要一些基础条件。”
钟秉林建议首先要研究创业问题。他说:“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新的创业点在什么地方,把这个研究清楚来提供给学生,供他们参考。”他还提出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问题和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比如基地等,也需要得到解决。钟秉林对记者表示,政府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条件,并认为推动创业教育后,“假以时日,创业问题会解决得比较好。”
大学生创业,只有高校的校长们开始重视了,才会更有希望。现在毕业临近,各地政府在纷纷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一时间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火热的话题,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转身成为“80后”创业者。人民网近期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主题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截至7月7日零时,在2650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网友中,逾三成网友表示毕业后将选择创业。其中,13.5%的网友表示“想创业,并会付诸实践”;18.4%的网友表示“想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而66.5%的网友表示“不想创业,稳定的工作很重要”;1.6%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调查显示,27.6%的网友渴望自由的工作,26.9%的网友希望创业能带来可观的收入,29.8%的网友表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自己的创业动机,12.7%的网友是因为目前找不到好的工作,3%的网友选择了其他。自由工作、可观收入、人生理想这三个选项调查结果差距不大,并驾齐驱成为促使大学生投身创业的三大动因。值得关注的是,在为何不想创业的调查问题中,46.7%的网友表示“创业风险太大”位居榜首,27.3%的网友认为没有可行的创业项目。
教育部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平均不到1%。这也印证了许多学生有创业热情,却很难付诸行动,主要是因为面对种种现实困难,许多学生有畏难心理,怕风险太大,不敢“轻举妄动”。在“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对这一调查问题的回答,社会经验不够占30.7%,资金不足占34.1%,人际关系缺乏占17.8%,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占14.9%,2.5%选择“其他”。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对未来创业困难的认识上,更加趋于理性。除了往年普遍关注的“资金不足”外,“社会经验不够”成为创业困难的另外一大因素。
在创业资金的来源上,调查发现“银行贷款”仍不是大学生选择创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其中选择“父母、亲人”作为资金来源的占50.3%,选择“同学、朋友”的占8.7%,选择“寻找投资”的占 25.6%,只有11.3% 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另外4.1%的人选择“其他”。虽然在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当地公共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但由于贷款申请时间长、条件多等原因,许多大学生依旧更愿意从自己的父母那里获得支持。
扶助创业大学生并非“办了证、贷了款、免了税”就服务到位了,专家建议,还应扶上马、送一程,在后续资金、销售推广和企业管理上给予帮助,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成功至关重要?31.3%的网友认为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25.3%的网友认为需要广泛的人际关系,19.9%的网友认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很重要,22.3%的网友认为是敢想、敢做的无畏精神,另外1.2%的网友选择了“其他”。可见,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应该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能单凭经验或关系。
教育部、人保部、团中央等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促进创业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回暖,今年的创业环境确实要好于过去。另外,各种创业比赛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创业比赛去体验和学习创业,同时也可借机拓展社会资源,获得风险投资。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