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一万多次握手


本文谢绝转载  

此文被东北新闻网评为优秀稿件 http://news.nen.com.cn/jinhushiping/120/3562620.shtml

   眼下正值大学生毕业之际,离情与别绪,祝福与厚望,自然是令人心动和难忘的。自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演讲后,类似举动随之频见报端和网络媒体。7月8日,《钱江晚报》以《浙大马拉松式毕业典礼 校长1天半一万多次握手》为题报道,浙大校长杨卫承诺将与每一位学子握手合影。据称,这场亲密的道别要延续至8日中午才全部结束。

如果说最初“根叔”的演讲的确是令人感动了一阵子的话,其后,各校大同小异的举动已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不仅如此,还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淡淡的失望情绪。因为,这类现象说到底多少有点跟风的味道。倘若这种跟风现象发生在社会其它领域,倒也不值得议论,而它发生在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就让人有虽不想说却又欲罢不能的感受。

依笔者来看,大学校园文化是深厚还是肤浅,藉此可见一斑。就杨卫校长非得与学生一一握手留影之事来说,为之与不为之,必然有着不同的效果,只是这样实在难为了杨卫校长。一个人一连握一万多次手,这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恐怕也是没有的,此举当可以载入。握一万多次手,要在一天半内完成,轮到最后,杨校长会处在什么状态?还真是令人担心的。而这种机械的动作所体现的含义,从一开始就已经表达无遗了,相信也是从一开始,每个学生就已经心领神会。一直坚持到完,有这个必要吗?

而最本质的问题是,校方对教育和学生的负责与关心究竟能够从这些举动上体现多少?毕业之际的这种深情在平时是否也有所表现?如果平时做到了,毕业时也没必要这么张扬了。笔者很欣赏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描述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产生这种境界的前提是先前有情感的铺垫。笔者也很佩服拿破仑能够对团级甚至团级以下的军官名字脱口叫出的功夫。所以,大学也好,大学校长也好,功夫都是体现在平时,而不是毕业之际。

诚然,一个大学四年尚未与校长说过一句话的学生,在毕业之际与校长握手合影之后会有多么激动!但激动之后,学生还有什么期待?人们还有什么期待?社会还有什么期待?这都是应该引起大家尤其是大学校长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