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车主20亿买二桥的道理所在


2010年7月8日,《中国青年报》以《车主集资20亿收购过江大桥图个啥》为题,报导《楚天都市报》7月7日的网友“手术刀”、“武汉小事民”贴子:“20万车主每人出1万,一共20亿,集资买回武汉长江二桥。”
 
武汉网友“手术刀”、“武汉小事民”的贴子,说明一个问题:武汉市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认定其收费高于成本。所以,要求一次性买断。这是当今中国民众不相信政府的典型事例与案例。
 
武汉长江二桥是什么?它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什么?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但武汉长江二桥不是纯公共产品,它是准公共产品,因为在单位时间内,过桥车辆达到一定数量,即超过饱和度,消费就具有排它性。因此,武汉长江二桥收费有两条道理,一是修桥本身的建设成本,二是为解决武汉长江二桥的拥挤问题,收取一定费用,除了收回建桥成本外,收费收入可用于建设更多的桥梁。这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
 
武汉网友“手术刀”、“武汉小事民”的贴子说:“20万车主每人出1万,一共20亿,集资买回武汉长江二桥。”可以理解其动机有三种:
 
一是认为政府收费超过了建桥成本,收费没有个尽头,车主集资一次性买断桥的建设成本,让政府没有收费的理由;
二是对武汉市民来讲,过桥收费加大了车子使用成本,也不知道收到何年何月,“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车主集资一次性买断,以后过桥不用收费了,期望过上低成本用车的惬意日子;
三是收费本身加大了过桥用时,提高的拥挤程度,发贴者认为似乎取消了过桥收费,就可能解决了拥挤问题。
 
其实,武汉网友“手术刀”、“武汉小事民”的贴子,从理论与实践上都讲不通,一是公共产品不可能让少数人拥有,只能是政府所有,共同使用。买断的是收费理由,不是产权。二是取消收费只能相对减轻一点拥挤程度,但不能根本解决武汉市民过桥的拥挤状态。三是政府收费不仅仅是为了收回建桥成本,还要用于建设新的桥梁等过江设施。
 
之所以,出现这个贴子,是武汉市的决策者们的决策,没有让全体市民知道,没有算帐,普通老百姓,更不知道政府收了钱用于什么地方,用的正确与否。其中,有没有用途不对,甚至大多数市民预期有管理者把市民交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花,发了管理者的高工资、高福利,吃了、喝了、旅游了、送人情了、行贿了等等。市民没有办法制约管理者和市政府可能存在不道德行为,只能出此下策,让大家讨论一下,把道理讲清楚。这可能才是发贴者的真正用意所在。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过桥费肯定要用于管理者的工资、福利支出。财政是不会支付大桥管理者的工资福利的,“以桥养桥”这一点不会有错。至于管理者花钱花的是不是正道,这一点,任何人不敢打包票,当今中国社会就这样,缺乏体制上的有力监督,出点违反财经纪律的事,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二是公共产品建设,本来是政府的义务,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一时拿不出那多钱搞基本建设,贷款建设公共产品,已经是习惯性做法。任何政府都是消费者,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建设公共产品的资金必然由于某种由所辖区域的居民支付,这一点是肯定的。政府收过桥费应该没有大的异议。
 
现在要说的是,真正解决武汉公共交通问题。
 
第一,任何政府收入,如收费和收税,其收入与用途都要定期向市民说明,向人大代表报告,并有强有力的监督机构监督。包括武汉长江二桥的收费。武汉市全部交通收入与支出,以及建设计划,都要让全体市民清楚明白,共同建设好武汉。
 
第二,武汉的交通问题,在全国也是比较紧张的大城市之一。一是市民在市内的交通阻塞问题,二是全省人民进省城交通拥挤问题。这两个大的问题,市政府有义务拿出系统的、科学的解决方案。虽然全世界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程度没有我们严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打算或规划,包括资金那里来,要建设那些大工程,那一年开始实施等。
 
第三,市内的交通阻塞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市民拥有私人轿车日益增加,武汉的交通拥堵问题,只会日益加巨,不会减少。二是缓解交通压力不仅仅是一个建设工程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管理与秩序本身也很重要。限制市民购买轿车,肯定不合民心民意,但对轿车出行作出一定的限制,应用该说是可以的。当然,不能采用简单的限制作法(如单双日出行),要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是应该的,能座公交的不开轿车。管理上更加规范,政府讲道理,车主讲道德,行车讲规矩,出行讲效率总是应该的。
 
第四,武汉,一是要学广州,采用天上地下两层交通网,三镇之间以及与外界交通,都走天上(天桥),市内短途才走地上或地下。把出市、出三镇和三镇内部交通分开分流。二是要学北京,用环线高速把全城建成环状网络交通。建设“环网”与“立体交通网”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现在武汉的交通建设处于落后状态,没有长远打算与目标。如武汉火车站是建设起来了,但人流进入与分流却没有一个好的方案,太让人失望了,武汉交通的管理者们似乎是“小市民”或“农民”一样目光短浅,没一点现代大都市的管理思想。
 
武汉市的管理者,的确需要有点大胸怀、大视野。不要认为:“这是省里的责任、哪是国家的工项、这才是市里要做的事。”我说:只要是武汉地盘上的事,现在有些事情还要包括周边八个城市,都要纳入武汉市政府的大思维之中,通盘筹划,谁筹钱、谁是业主,是共产党政府内部协调的事。同时,城市建设一定要通过一定的程序与市民商量着办,世界不是在位的官员们这些聪明人创造的,是哪些不聪明的傻子创造的。所以,毛主席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本人是以武汉城市圈的一名普通公民作上述新闻评论的,可以讲道理,甚至争论,但拒绝与汉骂者讨论,文尾注明作者简介)
 
                                        201078
                                                                                                
作者简介
柴福洪, , 19575-- , 湖北蕲春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职教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方式:电话:0713-8348688 传真:0713-8345265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