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绿卡泛滥,是人才掠夺?


强国论坛版主荥榕转贴:《13000名清华学子在建设美国加州说明了什么?》引发论坛热议。荥榕版主有这样一个看法:“大量的高材生移民国外主要不是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说白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像政治教科书所说的那样体现出来。”

如果这种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并不是教育问题,那么我倒要让大家讨论一下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这所学校在战争期间往国外输出不少留学生,解放了,美国的中情局万般阻扰,但还是有一批学有成就的学子回国了,这对于新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

这些年我在关注教育的过程,也在研究近代中国教育史,其中看到193933日蒋介石全国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训词,蒋介石这样说的:“现代国家的生命力,由教育、经济、武力、三个要素所构成,教育是一切事业的基本,亦可以说教育是经济与武力相联系的总枢纽,所以必须以发达经济增强武力为我们的教育方针”,他强调说:“平时要当战时看,战时要当平时看”,同时认为:“我们这一战,一方面去争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与此时其中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当看到战后,我们要顾及到我们国家要成为一个现代的国家,那么我们国民的知识能力,应该达到怎样的知识水平,我们要建设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我们在各部门中需要有若干万的专门学者,几十万乃至几百万技工和技师。”

蒋介石的这段讲话在过去我们是看不到的,由此为我们解开一个谜,为什么在战争年代,西南联大依旧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办下去,而且是成就辉煌?

蒋介石反共,国民政府腐朽这是众所周知,但西南联大的学生毅然回国报效新中国也是众所周知,美国有优裕的生活,有丰厚的待遇并没留得住这些留洋的学子,可见在战争年代的西南联大教育出来的人才,有火一般的爱国热忱,他们并不在意生活的艰苦,报效新中国就是他们的夙愿。

美国的绿卡,西方国家的移民政策并不是向所有人开着绿灯,一种是投资移民,看你能带多少钱来,就可以移民,另一种是技术移民,就是有高学历的人才。如果中国的教育没有出问题,我想西方的这些政策也吸引不了中国的学子,如果学子们丧失的爱国热情,那么留居国外或者主动移民国外也是非常自然的。

现在有一个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西南联大学生是主动回国,现在有这样一个计划是不是就能把高端人才引回祖国?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就要看这些学子有没有爱国的热忱了。

读书为了什么?为了改变命运?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杀身亡,《新闻晚报》有一篇评论的标题就是:《评贫困女研究生自杀:什么比贫困更致命》;还有一些评论认为:“知识改变命运”今天还可信吗?认为:“上海贫困女硕士宿舍内自杀,用生命证明‘知识改变命运’是个美丽的谎言。”人民网重庆视窗有一篇报道的标题是:《杨元元生前照片曝光自杀前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

陶行知先生写于192612月的一篇《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他说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命运,这是当年陶行知批评的问题。

今天的教育成为家长的一种投资,是为孩子的未来命运投资,最终的结果就必然会造成大量的高材生移民国外,这不是教育问题又会是什么问题呢?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八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