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声誉受损不能只打媒体的板子
国家公务员局29日在人社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欢迎媒体和社会对公务员录用考试进行监督,也希望媒体客观、公正地对公务员录用考试进行宣传报道。(30日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2292551.html
少数单位招聘人员的考试被媒体“误报”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确会混淆社会视听,毁损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声誉,因而,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声明,以正视听很有不要。不过,这一纸声明就能避免今后媒体的“误报”和民众的“误读”吗?显然不容乐观。
发生在陕西的公务员考试第一名张竞被拒录事件,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典型事例清楚地表明,不应有的权力干扰,才是影响公务员考试公正性,进而让第一大考声誉蒙羞的元凶,媒体的报道、舆论的监督只会促进其不断规范、公正,进而维护其形象,张竞最终被招录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而三亚“最牛考生”、鄂尔多斯的官员子女加10分等事件,则告诫我们,公务员考试要维护其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形象,必须从制度设计、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堵住任何可能影响公平、公正招录的漏洞,杜绝徇私舞弊、近水楼台现象,切实做到官二代、民二代,富二代、穷二代一视同仁,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才不至于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当然,个别地方招聘人员限制本单位干部员工子女、或者采取加分特权政策现象,并非国家统一的公务员招录行为,或者不属公务员性质,这就更有必要对公务员招考工作进一步加以规范、完善,实行扎口管理,机关新招公务员,必须依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任何单位、部门、地区不得自行组织招考,这样才能把好关。
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很正常,问题是如何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去改进、完善,而这一过程离不开舆论和社会的监督,因而,还是先别急着打媒体板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