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运河“四改三”镇江陵口先导段航道整治工程综述
镇江市航道管理处 李东晨 【212003】
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航道整治工程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航道建设项目,它西起丹金溧河口,东至陵口中山人行桥止,全长5.05公里。按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航道口宽90m,底宽70m,设计航道水深3.2m,最小弯曲半径480米。
在上级的精心组织领导下,工程自2007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我部克服重重困难,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狠抓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到2008年11月20日,已全面完成了所有合同项目建设任务。工程的造价全部在控制范围之类,工期也达到既定的要求,质量经过交通质监站专业人员的的检测,完全符合要求,安全工作稳定,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在全省苏南运河“四改三”工程中,率先完成建设任务。
一.实施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四改三”航道整治工程的必然性
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镇江,在境内有42.6公里。常年有苏、鲁、皖、沪、浙、赣、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镇江段运河上航运,年货运量已达1.5亿吨,相当于4倍沪宁铁路、6条沪宁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接近长江主干道的货运量,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整治工程于1997年竣工通航后,发挥出巨大的水运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它沟通了大江南北物资经济交流,有效地改善了镇江地区的水运交通状况和外部投资环境,有力地带动了沿河经济的发展,给沿河的厂矿、运输船舶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还提高了沿岸农业的排灌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沿线城镇的建设与改造,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社会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水运货运量的快速增长、船舶密度的增大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苏南运河“四改三”镇江段运河表现出通过能力不足、航道等级偏低、部分航段破坏严重、航道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必须要开展运河扩容工程,适应水运需求。因此,为适应水运需要,进一步发挥国家水运主通道作用,推进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和我省干线航道网的建设,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根据镇江编制的水运规划要求,2007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组织的“苏南运河镇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审查。
按照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部署,积极推进以长江、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以上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的“二纵四横”的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并综合考虑城镇规划、建设条件、征地拆迁、工程投资,以及运河长远发展需要、远期实施难度等各方面因素,苏南运河按照三级航道按照三级标准进行建设,采用航宽80米、口宽90米、最小水深3.2米弯曲半径480米、桥梁净空高度不小于7米的标准建设,整治里程42.571公里,整治标准为内河三级航道。兴建护岸74617米,加固护岸1000米,开挖水上方1478万平方米,开挖水下方877万平方米,征用土地1041亩,拆迁房屋18.9万平方米,建设锚泊服务区一个,停泊锚地3个,改建桥梁9座。
二.实施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四改三”航道整治工程的主要情况
(一)加强工程征地拆迁协调,为全面施工奠定基础。
自工程指挥部成立以来,征地拆迁工作围绕工程建设需要,积极协助丹阳市政府做好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地方矛盾多等困难,按照指挥部的计划安排和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施工区域红线内的影响工程施工的树木清理砍伐、临时用地、农水站拆迁等工作。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为:地拆迁共拆除房屋8086平方米,农用电灌站和泵站共9座,(按照协议,所有拆除的电灌站和泵站,在航道整治结束后要按照标准重新复建,为确保农业灌溉,在航道整治过程中,已经进行复建),砍伐树木近1.5万棵,征用临时用地620亩。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强化管理,实现工程施工质量进度节点指标。
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航道整治工程于2007年6月1日发布开工令以来,正式拉开了苏南运河“四改三”建设的序幕,在指挥部、监理组、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及质量事故。完成的工程量主要有:全面完成主体护岸工程一级挡墙8563米;完成二级生态挡墙建设2.59万平方米;驳岸工程按照计划在9月31日前全部完成;完成地下连续墙363米;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
(三)成立机构,优化工作班子是工程成功的决定因素。
镇江已经有10多年没有搞大规模的航道建设了,对于大规模航道工程而言,优化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班子,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和有条不紊的有效运作,甚至关系航道工程建设的成败。
为便于工作的开展,成立了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科、征地拆迁科、工程管理科、财务审计科,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在镇江、丹阳航道部门抽调。此外,省局航道工程纪检派驻组也正式成立。
镇江已经有10多年没有搞大规模的航道建设了,对于大规模航道工程而言,优化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班子,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和有条不紊的有效运作,甚至关系航道工程建设的成败。
为便于工作的开展,成立了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科、征地拆迁科、工程管理科、财务审计科,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在镇江、丹阳航道部门抽调。此外,省局航道工程纪检派驻组也正式成立。
为使工程尽快上马,综合协调科先遣到丹阳,以较快的速度对航道站旧址进行粉刷出新、筹建职工食堂,并购置了必要的工程车辆和办公设备,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具备了指挥部人员办公、生活的条件,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档案管理全部按照交通工程管理要求,分门别类进行了运作管理,为今后的航道管理、整治提供了资料。
(四)严格管理,工程资金按规定要求拨付把关。
自2007年5月工程指挥部正常运行以来,为使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廉洁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挥部的资金运作坚持制度先行,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陆续出台了《财务部门职责》、《财务管理办法》、《财务审计科岗位职责》、《财务审计科工作职责》、《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等管理制度,内容涵盖了对指挥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开户银行人员的管理规定。
对建设过程中工程款项计量支付、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的监管控制等也做了详细的规定。按照统一领导、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指挥部领导、各部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设置不同的审批权限,严格执行支付流程中各审批环节,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目前,已经完成了工程会计档案归档工作,没有发现违规行为。
(五)关口前移,纪检派驻履行职能为工程保驾护航。
工程开工以来,派驻纪检监察组主要抓了招投标及资格预审期间的现场监督工作。一是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建必须符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二是加强保密工作,包括清标发现的情况、评委名单、评委的言论等情况做到无限期保密。三是加强对评标和开标现场的监督,强调评、开标纪律,做到客观公正、规范有序。
在开展廉政警示及履约情况督察工作方面,首先督促各施工单位、监理组,在各驻地设立廉政责任公示牌,明确廉政责任人。其次,在指挥部驻地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第三是在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和各施工单位监理组签订了廉政合同。第四是对各项目部、监理组人员、设备和履约承诺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从履约情况检查看,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第五是对各施工单位的工程分包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到目前没有发现违法分包的情况。第六是对各项目部、监理组的施工和检测设备的督查,设备进场情况较好,基本符合施工和检测要求。第七是配合指挥部对各项目部进行优质优价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第八是加强廉政谈话制度,分别对项目经理、监理组长进行廉政谈话,明确廉政责任。第九是督促填报工程质量责任人档案。第十是协助指挥部制定航道工程建设人员自律公约。
三.实施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四改三”整治工程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上级领导重视,地方政府支持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为加快水运发展,2006年11月3日,江苏省召开了加快水运发展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李源潮强调加速提高干线航道等级,加强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航道大省”建成“航道强省”。省长梁保华就加快水运发展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利用江苏发展水运的条件,把发展水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起点规划水运发展,高水平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运体系。
自工程上马以来,目前,交通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十分重视水运。国家发改委、交通部领导两次视察京杭运河镇江段,了解运河整治建设情况,说明国家对镇江水运发展的支持和对整治苏南运河的高度重视。
丹阳市政府为支持工程建设,承担了在征地拆迁上的费用。丹阳地方有关部门的陵口镇政府、林业、水利、供电等部门积极支持刚才建设,使得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二)征地拆迁围绕目标抓住关键推进工程进展。
为确保工程顺利开工,我们紧紧围绕征地拆迁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与沿线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沟通,针对征地拆迁而给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必然带来许多困难,我们站在维护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切实利益,充分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做到在征地拆迁政策、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主动与地方政府、农林、水利、供电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对范围所有树木按种类、大小进行统计、核实。据统计,本次工程共涉及拆迁户34户、厂房3家,需拆迁房屋7751.3平方米(其中楼房4338.2平方米、平房2228.6平方米、厂房1489.5平方米、厂棚69平方米)、围墙323.7米、水泥地坪1713平方米、农业电灌站7座、厂用泵房2个,自来水管2000米、集镇出水口12个、花木种植大棚1个138平方米、化粪池23个、深水井10个、养鱼池2个17.3平方米、坟墓28座。
(三)严格规范管理,落实岗位职责狠抓工程施工控制
在计划进度管理上,总体安排是2007年6-7月份完成施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标高4.1米平台以上土方开挖,粉喷桩施工,完成试验段施工,同时具备大规模施工条件;2007年8-12月份,完成挡墙底板的浇筑和墙身砌筑;10月底完成地连墙墙身浇筑,12月底前完成地连墙锚杆施工。根据总体计划安排,又将计划进行分解,将任务分解到每个月,细化到各个工序,让项目部有计划,管理者有目标。
在进度控制上,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人员、机械及施工工艺,及时改进,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不仅按时完成原定工作计划,补回先期落下的工作,还提前完成了各月的工作目标。
在质量管理上,一是制定了《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优质优价考评办法》、《两创三比考评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文件,以提高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二是切实做好材料的源头控制,对工程用水泥、块石、钢筋网片等原材料实施准入认可制度,同时进行试验检测;三是加强现场质量管理,以检测数据讲话,对重要部位的检测委托润通监理公司检测,质量判定有依据;四是抓好月度考核和履约考核,对施工单位及监理组的试验、安全、内业资料等进行检查、考核、评比,以达到最终的创优目标。
在投资控制上,建立了完善的计量体系和计量方法。按清单的工程量投标报价,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付款,工程计量以合格工程为前提,每项工程计量必须有整套的合格检测资料,有监理工程师、指挥部代表的签字后方能生效。
在安全管理上,要求施工单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每天要做到安全巡查。参与指挥部每月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复查考核,以确保安全无事故。
在安全管理上,要求施工单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每天要做到安全巡查。参与指挥部每月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复查考核,以确保安全无事故。
在作风建设方面,我们教育工程技术人员树立“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以省委省政府对交通干部提出的“工程优良,干部优秀”思想为指导,学习廉政文件,收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工作中牢记“十不准”,将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四.实施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四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取得的效果明显
目前,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四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已经结束,现在整治建设好的运河航道使镇江市地方交通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苏南运河的贯通与幅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苏南运河镇江段的全面整治,进一步贯通了江南运河与苏北运河的直达水路运输,扩大了运河的幅射功能。1000吨级的驳船和大型船队可由徐州经淮、扬、镇直至上海,为鲁南、苏北地区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和上海的物资经济交流,开拓了一条经济、安全、便捷的出海通道。苏(淮)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质的农副产品可直达上海,出口海外,这对于加快苏北地区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四改三”航道整治工程有效地改善地区的通航条件。
苏南运河全面整治后,全线达国家三级航道标准,可通行1000吨级驳船。全部桥梁净高不小于7米、航宽80米,极大地改善了通航条件,提高了通航能力,是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水运大动脉。它进一步沟通了与长江的直接水运,形成以大港海港为依托的河、江、海联运,以沪宁铁路依靠的铁、公、水综合运输的新局面。
(三)镇江段运河的船舶通过量逐渐呈上升趋势。
苏南运河“四改三”整治工程试试后,谏壁船闸的通过量成倍增长。1997年竣工通航当年船舶通过量就达到2402.32万吨, 过闸货物量也提高到1434.68万吨; 船舶通过量自1998年起连续九年创历史记录,平均增长率达18%,货物通过量年平均增长率达20%,自2006年起船舶通过量已连续三年超亿吨,相当于二线船闸原年设计通过量4433万吨的三倍。2006年开放闸次22764次,达到1.0342亿吨,船舶通过量首次突破亿吨;2007年开放闸次18437次,船舶通过量1.1496亿吨; 2008年安全开放闸次18308次,船舶通过量10387万吨。优良闸次率均为100%。
(四)提高了水利的引排水能力。
据镇江市水利部门引水量资料的分析,在同等条件下,镇江段运河整治后,其引水能力比原来增加了20%左右,平均每年要增加引水量2000--3000万立方米,若遇干旱年份,将增加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以上,这对缓解湖西地区旱情将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若遇湖西地区洪水,谏壁节制闸的排洪能力也将提高20%左右,加大了排洪入江能力,减轻洪水造成的损失,改善提高了沿线农田的排洪抗旱能力。
(五)实施岸坡生态袋绿化,改善了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
苏南运河镇江陵口先导段整治中,航道部门对沿线两岸采用生态袋在二级平台边坡进行大面积进行试验绿化、美化。
使用生态袋替代石头,水泥等材料在陵口先导段航道边坡防护绿化,是我市在航道二级平台边坡绿化中的首次引用。生态袋是一种新兴的绿化产品,它具有重量轻、运输方便、铺设单等优点,是一种可以任何角度垒起来的有效绿化方式,它能使近 90 度的垂直坡面绿化成为可能,多雨季节基质层不会被冲刷和流失,可有效防止滑坡,适用于平面、斜坡和陡坡上的绿化,并且不会因降雨或浇水而引起种子或水土流失,并且也可用于接近垂直的坡面,作为一种新兴产品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从已经绿化的5.05公里生态袋绿化试验段实施的情况看,确实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放眼望去生态带像2条绿色的长城伸向航道的远方尽头,一群群白鹭、灰鹭在运河上盘旋觅食飞翔,景色十分壮观。但我们也看到经过高温酷暑的过程,小草的抗高温能力也下降,加上生态袋的表面是喷洒的营养质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没有肥料营养了,要想达到长期绿化的效果,就还需要增加后期的养护管理成本来进行维护。
现在运河河面宽阔顺直、河水波光粼粼、两岸田园风光,成了运河上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苏南运河镇江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状况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届时苏南运河镇江段运河将更畅通,必然能在镇江经济建设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