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控制


                            空置·控制

 

  在社会上,6540万套空置房的消息还在疯传。央视轰轰烈烈的“空城计”报道,似乎在佐证着消息的真实性。任志强反驳央视提出全社会4%的空置率,同样让网友们口水四溅、板砖横飞,某网站组织网友的“晒黑灯”行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都源于整个统计机构对空置率的集体失语。民间的统计机构的失语,或是自身全国统计技术的不足,或是权威性不够,或是无法承担空置数据抛出后带来的质疑和压力,可以理解。而国家统计局的失语,相关负责人仅用“太敏感”三个字来推诿,显得如此苍白。

 

  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没有公权力的信誉担保,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披露。在自媒体时代,不同的空置数据会在不同的阶段出现疯狂的谣传。人们慨叹的不是数据的真实性,而是通过虚假数据反反复复的信任或批评,来表达在资本市场下,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开的强烈不满。

 

  在保障房还没有与商品房并驾齐驱之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资本市场。楼市应该和股市一样,有严格的数据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数据的公开是保障所有投资人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基本要求。而国家统计局的一句“太敏感”,无法让所有市场主体满意,无法释放投资者对信息披露不公的不满情绪。

 

  空置率,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数据。它是反映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市场供需关系的风向标,空置率反映了市场有效供给与市场有效需求之间的缺口。它既可以指导开发商和购房者进行投资开发和投资购房,又为政府部门进行下一步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参考。在房地产市场,它是一个公众数据,它的公开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要求。

 

  权威部门对空置率数据的闪烁其辞。可能来自数据发布后,与之而来市场震荡压力的忌惮,也可能是对舆论压力准备不足。尽可能在不公开空置数据情形下控制,尽可能不公开空置率情形下,化解公众指责,但实际呢?

 

  在自由市场经济下,投资的风险性越来越大,可能一次投资将搭上一生的财富。投资者对投资的慎重,他们对市场信息更加渴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是对其财产利益的严重侵害。市场信息的公开,是对所有投资人的公平和公正。投资人一旦投资失误,风险自担。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让投资人血本无归,他们一定是愿赌但不服输。

 

  空置率作为一个公众数据,最终它无法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只有精确统计,权威公布,流言才能得以控制,市场才会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