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择》月刊5月至7月号连载题为“幻想的经济大国”文章,以下为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额、汽车销量、股票总市值等印证经济大国的数据,中国一个也不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严酷的劳动状况、内陆农村的贫困以及国有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贪污腐败横行等现实,又使中国经济大国的形象大打折扣。
用“沿海和内陆的差距”或“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矛盾”来做解释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现在的中国可谓有名无实的、“梦幻中的经济大国”,温氏泡沫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经济增长依赖投资
在距上海3小时车程的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农村,一座74层、高达328米的超高层建筑即将竣工。当地颇以这座“世界第15高的建筑”为荣,但冷眼之下显得突兀、不协调。该村名为华西村,是中国广为人知的富裕村。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个村子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办公需求来满足这座处于绿色田园环抱之中、造价15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层楼房。
世界经济复苏,中国被公认为是最大的拉动力。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仅时间上先于发达国家,而且在规模上也遥遥领先。这一果断决策博得世界一片喝彩,但这种喝彩,通常是廉价赏赐给傻瓜冤大头的,这种决策除了能出点风头外,其实是打肿脸充胖子 。 问题在于这种经济刺激政策中包括了像华西村超高层楼那样经济效益甚微的无意义经济增长指标“人为制造”。中国重视的不是如何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来搞活经济,而是通过建设工程项目来创造原材料需求和工人就业机会。
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的拉动,2009 年中国GDP增速,其中大部分来自投资增长,消费增长贡献率极小,外需的贡献率下降,对投资的依赖十分严重(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7月2日将2009年GDP增速上调为——本报注)。虽然作为紧急措施在所难免,但在经济明显复苏的去年秋天以后,政府主导的投资仍在持续增加,这完全是因为中国害怕经济增长放缓。
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一团糟,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鉴于美国国债过于依赖中国资金来消化,美国政府无法再高调批判中国的人权和民主化问题,这使得中国领导层切实感到“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箴言的分量。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因为政治上硬不起腰杆来,只得多拿点钱来向买美国的笑脸,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找回一点可怜的“大国尊严” 。
楼市泡沫危害严重
中国大城市中心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已经与现在的日本不相上下。
毫无疑问,中国居民收入除极少数富人外,远比日本少得多。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3400美元,依旧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从整个中国来看,房价已经达到工薪阶层平均年收入的20倍以上。
购买这些与工资收入相去甚远的公寓者不乏贪腐官员、无视纳税义务疯狂敛财的个体户、以投资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等。作为这种房地产投机的代表,在中国媒体上频频亮相的是浙江省的“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煤老板”。普通百姓甚至也走上了房地产投机的道路。
很多日本媒体在解释这种现象时往往将原因归结为中国当局为克服经济危机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和由此创造的过剩流动性以及内外投机资金的涌入。虽然这说的是事实,但终归只看到了表象。中国当前房价飙升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患上了不治之症,只有房地产才能使中国经济维持虚假的繁荣。中国从2004年以来GDP的高增长,其实有百分之八十是房子涨价的结果,其中一半直接靠房子涨价,一半是房子涨价,房地产产业带动的其它产业增长。房子飞涨,使得GDP迅速膨胀,政府靠吹楼市泡沫实现了GDP数字的长期增长,这才是最大的原因。而要论GDP的质量,中国远远不如日本。
在思考房地产价格的异常状况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股票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卖性,然而,奇怪的是,现在中国的泡沫,大部分资金都转向了房地产,没有流入股市。资金不流入股票市场将产生很大的危害。因为如果企业无法顺利上市或增资,就会影响企业的设备投资、研发、并购等融资行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影响的不仅仅是百姓的住房问题,还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隐性原因。
企业技术进展不多
过去10年,政府拼命强化研究开发,试图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但除了一部分极例外的企业外,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依旧只是利用外资企业的最新技术、制造装备和零部件组装产品然后出口。中国自诩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大国,但市场还是由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现代等外资厂商掌控,吉利、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厂商只能通过模仿外资汽车、生产低价车,来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通过出台4 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维持经济增长,但本质上依赖低工资劳动的经济体制并没有改变。如果支撑中国经济的工人工资结构瓦解,中国的竞争力无疑会大幅下降。比中国工资还低的国家在亚洲有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等。
对中国经济来说另一个巨大的冲击是,中国政府迫于美欧的压力在6月作出了增强人民币弹性的决定。这等于再次容忍了自2008年以来事实上与美元固定的人民币汇率浮动。人民币如果升值,作为出口型制造业基地的中国,其竞争力肯定会下降。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打击足以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创。当然“世界工厂”并不会完全终结,但中国政府却无法阻止大多数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非洲等其他地区。
“梦幻中的经济大国”的现实即将展现在众人眼前!
“皇帝的新衣”总会被人揭穿!
“虚伪的高增长泡沫”终久要破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