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陈国强谈地产商囤地


潘石屹认为,曝光的闲置土地数量少于此前媒体上的相关说法。开发商没能让土地创造价值,对股东的贡献都是虚的,都是泡沫;陈国强认为,整顿土地市场重要的阻力之一可能是地方政府。

 

【财新网】(记者 汪苏)近日,国土部排查后得出的的1457宗闲置土地名单被媒体曝光,显示闲置土地面积近一亿平方米,泛海建设、新世界地产、华润置地、和记黄埔地产、中远地产、万通地产等知名地产企业亦榜上有名。这些土地中,因政府原因造成闲置的占58.2%

虽然国土部声言打击囤地多年,但这是第一次有详细名单曝光,引发强烈关注。不过,这些闲置土地的下场将如何,仅是作为文件中的数据置于案头,还是面临收回、罚款压力?这之中,有哪些因素在较力?810日,由财新传媒和第一财经联手打造的电视节目《财新·首席评论》,邀请到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和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一起讨论这一问题。

潘石屹表示,从曝光的数据来看,比此前媒体上的相关说法要少。一亿平方米的土地若按容积率1算,能建一亿平方米房子,去年的住宅销售面积是9亿平方米。这一亿平方米的土地合同总价款仅256亿元。

潘石屹说,如果这个数字是对的,就证明了我们的土地部门还应该大量的出让土地,否则房价是降不下来的

而节目提供的资料显示,泛海建设2004年在北京东四环购置的四块土地,当时仅开发了一小部分,2007年售价是18600/平方米,现在的售价是45000/平方米。泛海建设通过捂地享受的溢价就超过200亿元。

陈国强表示,通过囤地获得的收益比常规开发获取的更大,这是令开发商们甘冒风险的原因。

那么,这是否是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行为呢?

对此,表明自己没囤地的潘石屹表示,开发商对社会和股东的贡献是要创造价值,如果只是一块地,不如让农民拥有它,还可以打点粮,种点水果。如果开发商没让土地增值,让它长了草,对股东所有的贡献都是虚的,或者说是泡沫。

如果长期不开发,不管你获得的利益是两百亿还是三百亿,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事实上,对于囤地行为,国土部早有明文规定,闲置满一年的要收取20%的土地闲费,满两年的要无条件收回。但从执行来看,鲜见收回实例。

潘石屹表示,披露以后,最重要的是要遵守法律。现在,国土部说要让证监会去干、银监会去干,让银行去干,有没有国土资源部说把这些闲置多年的土地收回,还没看到这个消息。

陈国强表示,整顿土地市场重要的阻力之一可能是地方政府。潘石屹表示,政府急需要钱,毛地出让,后来拆迁受阻,也是造成土地闲置的重要原因。

 

资料来源:《财新网 20100811

    详细内容可链接:http://business.caing.com/2010-08-11/10016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