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报》2008年10月30日19版 记者 周军 实习记者 侯岩坤
日前本报接群众反映称,西安市蓝田县城区周围存在许多违法用地项目,多年以来形成违法用地案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旧违法用地何时休?
没有安置村民,房却已卖完
10月17日,记者按照群众的投诉,来到蓝田县三里镇小三里头村,看到在村边的麦地里已建成的是六栋七层的住宅楼。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小三里头村三组组长和陕西美佳园房地产有限公司以安置村民和建综合市场为由从去年三月份在没有任何用地手续的前题下动用了约30亩集体土地建住宅楼,至今没有安置村民,却把房已卖完”。
售楼部拿不出用地权证
为了把问题搞清楚,记者找到了这个所谓的“城北大市场”售楼部,记者先以买房为由了解时,售楼人员告诉记者,要买房得抓紧时间,房已快售完。记者问相关的五证能否看一下,售楼人员只给记者看了一份由蓝田县建设局盖章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证》原件,记者再问其他的四证时,售楼人员说,其他证件都不在这里,因为这里太杂乱,放在公司了。
相关问题难以得到答复
记者在蓝田县建设局就这个“城北大市场”的规划用地性质和没有《建设规划工程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及开发建设商的资质和这楼是怎么盖起来的、这合法吗、监管是否失职等问题采访时,办公室人员告诉局长不在,监察大队人也不在来了结此次采访。
城北大市场属于违法用地
记者就“城北大市场”的用地问题向蓝田县国土局采访时,该局监察科雷科长和西川土地管理所的何所长向记者表示,这个城北大市场是县上为了安置一些村民申报的项目,还没有《土地使用权证》,但后来村里的个别人和开发商把这一块约28亩集体土地变相地建了住宅楼来卖,早在去年国土局就已给他们下过《停工通知书》,他们不停,国土局也挡过。到目前他们的用地还是违法用地。记者问是否移送法院执行时雷科长说,已经移送法院,记者要求看移送法院的申报时,雷科长说管档案的人不在。
先建的是住宅楼,后建市场
过了一会儿,进来了两个人,雷科长给记者介绍道,一位是小三里头村三组的组长,一位是该组“会计”(和开发商合伙的人),这位“会计”听完记者的问话后说,按要求是要建一个市场,但是没钱建不起来,才联系了开发商先建住宅楼,有了钱再建市场。
“天鹅湖”正在用地却见不到证件
10月18日,记者按照群众的反映,找到蓝田县南河边的号称占地680亩的“天鹅湖”住宅项目。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这里忙于施工,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已全面动工,靠路边正建项目现场售楼部。
记者返回到县城里找到了这个“天鹅湖”的城里售楼部,记者简单问完了项目情况后,售楼人员要求记者先交二百元的认购金,等一个月他们开盘时,可抵一千元的购房金。记者问到五证的情况时,售楼人员说,五证在西安他们的公司。
10月20日,记者在西安市西关正街费尽周折才找到“天鹅湖”的开发商陕西伟丰置业有限公司,当记者向办公室人员说明来意后,办公室人员告诉说,总经理去蓝田县了,相关证件看不到。
这一个是打着建综合市场没用地权证从去年开发建设至今无人能挡,另一个是号称占地680亩的天鹅湖大盘,能开发用地,却拿不出土地权证也照样能用地,象这种新旧违法用地项目在蓝田县到底有多少?最终的处理结果又会是什么?此稿本报于10月23日送达蓝田县政府,截至记者发稿时,蓝田县政府没有任何表态。那么蓝田的违法用地背后到底是什么?
关于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
■相关链接
国土执法形势依然严峻
国土资源部自去年
“百日行动”土地大检查以来,为什么蓝田县还在不断进行违法用地,开发商能持无所谓的态度,背后又是什么?
最近的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堪忧。截至2007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中,耕地面积净增加的有10个,其余省份的耕地面积低于其2006年末的数据。
国土部副部长王世元近日对媒体说,除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耕地锐减外,“一些地方虽然没有超计划批地,但违规违法用地严重,实际占用耕地数远远超出计划数;一些地方耕地占补平衡没有落实。国土部将把考核结果与各省土地利用指标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分配、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等工作挂钩,对各地区实行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对责任人实行问责制。”
干部不为民执政
而为“老板”执政
10月28日某媒体报道,去年以来,重庆陆续有8名厅级干部因收受巨额贿赂、为房地产开发商牟取利益而“落马”,有的已被判刑,有的陆续站上法庭被告席。
这一系列“窝案”暴露出房地产业的“行业性腐败”特征:房地产开发的诸多环节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在权力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一些干部不是执政为民,而是为“老板”执政。
为何房地产行业成重灾区?
一些办案人员、有关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指出,从重庆8名厅级干部“落马”以及近年来全国暴露的典型案件来看,规划、国土、房管等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权过大,过于集中,尤其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不够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是整个房地产行业中的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十分突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