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
两型社会: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
--访长沙市副市长赵文彬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6月,长沙市成立了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在此前后,国家陆续批准了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几个试验区。这些试验区是继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批准设立一批经济特区以后,又一次全国改革发展战略的重大布局。30年来,以经济特区为代表的沿海地区以工业化为主导,通过改革开放和对市场经济的成功探索,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现在的试验区不是过去的经济特区,不是要探索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路径。那么,这些试验区,特别是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内容和使命是什么?
就此,长沙市副市长赵文彬接受了我的专访。
先导区不走传统增长路
刘红科:你是直接管理大河西先导区日常工作的副市长,国家批准设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过了两年半,大河西先导区成立至今也满了两年。国家为什么要设立这种两型社会试验区,你是怎么理解的?通过两年的探索,你有什么体会?
赵文彬:中央为什么要批准设立这几个试验区?是针对我们经过30年的发展,在取得这么大成就的前提下,碰到了一些瓶颈问题。这些问题首先表现为三个依赖:一个是对外需的依赖。当初办经济特区通过三来一补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同时也形成了对外需的依赖。第二个是对资源的依赖。改革开放30年是以工业化为主导的,是以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第三个是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当时为了发展出口加工业,只能通过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来获得成本优势。这三个依赖带来了三个“难以持续”的大问题:一是内需不足,难以持续。劳动者收入不高是内需中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又决定了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力成本。但长期将劳动力成本压得这么低是难以持续的。第二个问题是这种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高增长模式是难以持续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压力也使外需增长型经济难以持续。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中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我们两型社会试验区在内的这些试验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些试验区承担着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路径的任务。但不同的试验区侧重点是不同的,成渝探索的是通过城乡统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大河西先导区是通过新型城市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是以工业化为主导,我们两型社会试验区是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通过新型城市化解决发展中的约束和瓶颈。
刘红科:从历史上看,除了上海这种老牌国际性大都市,我国的城市化主要有两种模式: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外资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化。你提出不以工业化为主导而是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那么这种新型城市化以什么产业做支撑。
赵文彬:我们的新型城市化是产业提升的城市化。先导区不做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我们的第二产业是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例如,我们引进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入驻先导区的高新区后,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光伏装备制造商,占据国内光伏装备市场80%的份额;高新区的博云新材料股份公司将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高性能航天用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产业转化,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在提升第二产业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耗费资源少、创造就业多,能带来更多的内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把长沙建设成区域性消费中心的目标。我们先导区四个片区的开发已全面启动: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开发面积14.8平方公里,将建成集高新成果展示中心、国际智力拓展和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居住中心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城市功能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将建成集中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新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面积21.7平方公里,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教文化基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滨江新城开发面积6.86平方公里,将建成长沙新的商业中心、成为长沙市的复合型新都会中心。今年,已成功引进上海世茂集团和宁波奥克斯集团入驻滨江新城。由世茂集团投资35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高达240米的世茂滨江五星级酒店,由奥克斯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
刘红科: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解释,“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请从这方面谈谈你对新型城市化的看法和做法。
赵文彬:我认为,新型城市化是富民为本的城市化。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将大量劳动者聚集在一起,支撑了工业的发展,但劳动者并不能真正融入城市。过去有产业的城市化、有基础设施的城市化,唯独没重视人的城市化。我们先导区的新型城市化,把人的城市化作为核心,把农民转变成市民作为根本任务。
在近期启动建设的地区,按照长沙市人民政府第103号令《长沙市征地补偿实施办法》进行拆迁补偿,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103号令对农民安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货币化安置,农民可以到城区购买商品房。第二种,有一些农民故土难离,我们就用国有土地集中建一批保障房,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农民,目前是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房子的性质和商品房没有区别;而城区的商品房均价已到每平方米5000元。这两种安置方式由农民自愿选择,安置农民的房子都是有产权的房子,改变了过去用集体建设用地上没有产权的房子安置的方式。
解决了农民变市民“住”的问题后,我们又让变成市民的农民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我们还提供就业培训,使农民变成市民后有技能从事第二、三产业。由于长沙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房价是最低的,拆迁标准却是最高的,补偿给农民的钱在买了住房后还有较多的剩余,他们就有资金进行第二次创业。我们先导区在农村拆迁了两万多户,农民非常支持,许多农民主动要求拆迁。
在先导区中期建设区域内,我们在坪塘镇进行了“两个退出,两个获得,一个保留”的改革试点,就是农民退出宅基地,获得城市住宅;退出承包地,获得社会保障;保留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权。让农民提前享受城市化的成果,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对于规划为农村的地区,按照“土地整理,提升基础设施、农民集中居住、规模经营”的方式进行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在关山村、光明村、桐木村、立马村、金峙村五个村进行试点。通过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建设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再造一个长沙,形成以长株潭和武汉为双核的特大城市群,促进中部崛起
刘红科:你管理的是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导区,当初国务院批准两型社会试验区是把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合在一起批的,对此,你怎么理解?
赵文彬:长三角有公认的老大也就是龙头城市上海,珠三角有香港。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都想当老大,但谁也不可能单独成为老大。虽然武汉的经济总量比长沙多一点,但湖北的经济总量比湖南还少。同时,长株潭加起来也成不了中部地区的老大。我理解,中央的战略布局是形成以武汉和长株潭为双核的特大城市群,并进而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的“1+8”城市圈,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以长株潭3个城市为核心,包括周边的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城市在内的“3+5”城市群。“3+5”城市群包含岳阳,这样就和武汉城市圈联结起来了。
刘红科:双核特大城市群的设想很好,但目前长株潭这个核暂时还不能和武汉相提并论,特别是长株潭的核心长沙在城区面积和城区人口规模等方面与武汉的差距还比较大。
赵文彬:目前差距确实较大,武汉现在的城市人口大约是660多万,经过发展会到1000万人口。长沙现在的城市人口216万、加上株洲、湘潭各100万,共400多万人口。如果要把长株潭建设成1000万城区人口的城市,长沙要有600万城市人口。长沙城区以湘江为主轴,河东河西两翼发展。河东已有200万城区人口,长沙城区只能向河西发展。我们要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一个300万人口的新城,再造一个长沙。
刘红科: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由政府主导,但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首先要有需求,然后要有能满足需求的供给。你们要在长沙河西建设一个300万城区人口的新城,从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具备条件吗?
赵文彬:长沙成为一个600万城区人口的城市,是有需求的。湖南现有人口6700万,城市化率在2009年是42%,工业化率是43.9%,工业化率比城市化率还高。从世界城市化发展来看,城市化率可以高于工业化率一倍。如果湖南的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7000万人口中将有500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其中10%集中到长沙,就是500万。长株潭集中湖南20%的城市人口就达到了1000万。长沙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消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长沙的商品房中有40%是外地人购买的。中小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中的精英向长沙集中,这个需求是完全存在的。
二是有供给。我们大河西先导区有38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先导区成立两年来,我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每年是200个亿。到明年,我们将建成200公里的城市道路,“六纵八横”的道路框架将形成。道路建设带动了项目建设,政府投资带动了社会投资,城市价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政府和民间的投资都形成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链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1月,长沙市决定在河西(湘江以西)的大片区域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08年6月10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中共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工作委员会、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分别作为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二者合署办公,行使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和省政府授予的经济管理权限。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总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包括长沙城区湘江以西的岳麓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望城县和宁乡县的各5个乡镇。
两型社会的大城市路径
采访过程中,赵文彬副市长侃侃而谈。我觉得,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仅来自实践经验,而且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他特别谈到了新型城市化的路径问题,认为要建设“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只有走重点发展大城市的道路。
长期以来,对于城市化的路径,我国理论界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主张发展大城市,另一种则主张走小城镇化的道路。无论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源于农村人口和环境的改变。于是,我们的话题从农村开始。
赵文彬以先导区范围的一条河流龙王港为例,这条河流的上游在农村,下游进入了城区。上游的水质很差,进入城区以后就变好了。原因就在于下游的城区采用了工程治污的手段,所以水质能够改善。大城市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铺设截污干管等措施治理污染。在大城市铺设截污干管,一根干管就可以服务几千上万户,其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我们不可能把截污干管铺到农村去。农村污染物的降解主要靠自然净化来实现,只有在农村人口较少、污染物较少时才能实现。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过多,所以一方面要减少农村的人口,通过环境自我净化功能来保护农村的环境;同时另一方面将人集中到城市后,就可以用工程措施来解决污染。小城镇却同样因为人口规模太小而无法构建完整的城市功能。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证明,如果不在小城镇建设城市化的必要设施,会使其城市功能不全;如果建设,又会因为使用率低下造成严重浪费。我国现在不少小城镇既没有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又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脏乱差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与小城镇比较,大城市更有利于环境友好。
从城市占地率来看,特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比大城市小,大城市比中小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小,中小城市比小城镇人均占地面积小,小城镇又比农村人均占地面积小,这是呈梯次的。人均占地最多的是农村。例如,先导区有50万农村人口,人均占用建设用地210平方米。一个30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城市,人均占用建设用地40平方米。农村人均占地是大城市人均占地的5倍以上。将一个农民变成大城市的市民,可节省170平方米左右的建设用地。在小城镇中生活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市民,而是农民与市民的混合体。他们既占用城镇的土地,又占有农村的土地。土地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与小城镇和农村相比较而言,大城市更有利于资源节约。在劳动力的配置、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也是大城市效率更高。因此,重点发展大城市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