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空置率之谜彻底扒了房市刚需的皮(地产评论)


洪维:空置率之谜彻底扒了房市刚需的皮(地产评论)

 

洪维

 

住房空置率是公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个指标可以说明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状况,是观察楼市健康与否的风向标。不过,这个在欧美等国司空见惯的统计指标,在国内却演变成为全民的“哥德巴赫猜想”。全国到底有多少空置房呢?尽管电力公司选择“失语”,国家统计局表示无法统计,但却无法浇灭网友、专家寻找答案的热情。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以楼盘“黑灯照”、“查电表”、“晒水表”等方式展开了一轮民间统计。

说到底,如此重要的住宅空置率指标,缘何长期缺位?实际上,“空置率”的缺失只是近年来楼市“基础性信息”软肋的表现之一。目前一些城市“多套房”的认定也有漏洞。如全国范围的住房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购房信息无法联网,炒房者就利用“二套房”“三套房”的认定标准不一而钻了空子。而开发商更是制造房市供不应求的虚假信息,谋求房价的高高在上。

每个城市的房地产管理部门都有一个负责物业管理的处室,该部门有详细的物业使用情况登记,每个住宅区有多少没有人居住的房子是十分清楚的。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城市公布过相关的统计数据。日前,国家统计局把原来公布的房地产“空置”面积改称为更加准确的“待售”面积。该部门新闻发言人表示,“空置面积”是指已经售出后住房处在闲置无人居住状态的面积,但“想要计算出准确的空置率很难”。一边是住房新增供应相对不足,一边是已供住房“供而未住”。住房空置率高低几何,似乎越来越是个谜。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国家电网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查出一个数据,总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6540万套”房子被空置?随后,虽然国家电网表示并未发布此数据,这个缺乏权威来源的调查结果依然引起了持续不断的波澜。今年5月和8月,媒体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热点楼盘的空置率达40%,而多处新城成为“空置房”密集区,这将人们对于“有人有房不住,有人没房住”的愤怒撩拨到了极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表示,当前我国不仅存在已经竣工但没有销售的房子,而且存在数亿平方米甚至更多的已经销售但尚未使用的“关空房”,这些在二手市场空置的房子才是宏观经济的真正“杀手”。“空置率”成为“一本糊涂账”?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了围观,在光天化日之下,真理越辩越明,扒掉了信息不对称的房市“空置率”, 也让国人明白了开发商和炒房者是如何制造刚需的。